“這上面還有文字?”唐風接過韓江遞過來的一塊已經斷裂兩截的薄木板,果然,在薄木板上用墨筆書寫了幾個奇怪的文字,唐風盯著這幾個奇怪的文字,長久不語。
“你倒是說話呀!是西夏文嗎?”韓江催促道。
“不是西夏文。”唐風喃喃說道。
“那這麼說,咱們之前的推斷都錯了。不過我看那幾個字也不像漢字啊!”
“嗯,不是漢字,如果我沒看錯的話,這幾個字是八思巴文。”唐風忽然說出了一種韓江從未聽說過的文字。
“八……八思巴文?什麼是八思巴文?”韓江一頭霧水。
“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必烈命國師八思巴創立的一種文字,是元朝的一種官方文字。”唐風解釋道。
“這陷馬坑的木板上怎麼會有八思巴文?”韓江還是不解。
“這正是問題所在,首先,八思巴文是忽必烈時代才出現的文字,那時大約是十三世紀中葉,而蒙古滅西夏之戰是在成吉思汗時代,是十三世紀初,相差了大約有半個世紀,這樣就與我們之前推定設下拌馬釘和陷馬坑的年代不符;其次,我們設定這些拌馬釘,陷馬坑是党項人所設,但是這塊木板上卻出現了八思巴文,這也和我們之前的推斷相左,我……我現在也搞不清了。”唐風感到頭腦有些亂。
“那你認認這上面的文字,看看是什麼意思?”
“幸好我曾經學過一些八思巴文,不過,這塊木板上的幾個八思巴文只是標記方位的,”說著,唐風讀出了那幾個八思巴文的意思,“西……北……第十七……”
“也許這只是後來有元朝人來到這裡,胡亂在這兒上寫的幾個字。”
唐風搖搖頭,“這幾個字雖然沒什麼意義,但恰恰證明我們之前的推斷有問題,‘西北第十七’,我推測是設定陷馬坑時事先在木板上做的標記。”
“西北方向第十七個?!那這麼說是蒙古人在忽必烈時期設定的。”韓江不敢相信這個結論。
唐風沉默了片刻,“不一定最早是忽必烈時期設定的,但最晚應該是在忽必烈時期。”
韓江點點頭,“對,那麼這些陷馬坑,拌馬釘可能很早就有了,比如西夏時期,並且一直沿用到元朝忽必烈時期。”
“有這種可能,但是我無法理解到了忽必烈時期,離蒙古滅西夏已經過去了幾十年,元朝早已一統天下,這裡還有什麼大敵,需要元朝軍隊如臨大敵?”唐風搖著頭,想不明白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
7
唐風和韓江又在陷馬坑附近搜尋了一會兒,他們接二連三地發現了一些陷馬坑和拌馬釘,唐風心裡掛念梁媛,便對韓江說道,“看來我們順著這兩道車轍印已經可以安全地走出這片古人設下的埋伏圈了,梁媛還在等我們,我們快回去吧。”
韓江點點頭,兩人順原路返回,“但是你說這古人設下的埋伏圈,似乎沒派上用場啊,咱們發現了這麼多陷馬坑和拌馬釘,卻沒發現一具屍骨啊!”韓江疑惑道。
“是啊!就連那些塌陷的陷馬坑似乎也是因為年代久遠而塌陷的。”唐風很困惑。
兩人很快回到了車邊,可是梁媛卻不見了蹤影,唐風的心馬上懸了起來,“梁媛發生了意外!”
“誰知道這大小姐亂跑到哪兒去了!”韓江似乎倒還鎮定。
韓江話音剛落,就從地底下傳來一陣撕心裂肺的呼救聲,“救命——”是梁媛的聲音,唐風渾身一顫,佇立在漫漫黃沙中,他很快判定了聲音的來源,“梁媛就在附近。”
唐風和韓江幾乎同時向南面奔去,沒幾步就發現梁媛正坐在南面的一個大坑裡又哭又喊,等韓江把梁媛救了上來,唐風這才鬆了口氣,他望坑下望去,“這是一個沒有塌陷,仍然可以使用的陷馬坑。”
“陷馬坑?”梁媛這時已經止住了哭聲。
“是啊,誰讓你亂轉,陷馬坑把你給陷進去了。幸虧下面已經積了不少沙子,否則你這會兒已經被那些木樁萬箭穿心了!”唐風埋怨道。
“我見你們還不回來,就在附近轉了轉,誰想到這會有個坑。”梁媛倒是一臉委屈。
“看來這裡還有很多仍然完好的陷馬坑。”唐風望著四周,喃喃說道。
“唐風,你發現沒有,咱們剛才發現的那些已經塌陷的陷馬坑都是在西北方向,那兩輛車也是從西北方向離開這片古人的埋伏圈。”
“你是想說這裡的埋伏圈曾遭到過古人的進攻,而他們是從西北方向而來?”
韓江點點頭。
“本來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我實在想不到從西北方向殺過來的敵人除了成吉思汗滅西夏,還會有誰?”唐風搖著頭,想不出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
“好了,還是趕緊修車趕路吧!我們離那兩輛車越來越遠了。”韓江提醒道。
“嗯,我現在越來越覺得那兩輛車一定是我們的老朋友了。”
唐風和韓江換了輪胎,重新上路,當他們順著地上的車轍印駛出這片古人埋伏圈時,日頭已經向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