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兩天我重新思考了一遍,整個事件看似是從那場拍賣會開始的,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了,從黑喇嘛得到敦煌的那件玉插屏就開始了。”韓江說著拿出一張紙,在上面按東、西、南、北分別寫上了賀蘭山、敦煌、阿尼瑪卿雪山、黑水城四個地點,又繼續說道:“四塊玉插屏被分別放在這四個地方,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賀蘭山和阿尼瑪卿雪山這兩塊玉插屏在我們找到之前,幾百年來從沒有人動過,而敦煌和黑水城的玉插屏早在上世紀初就已經不在原地了。”
“嗯,黑水城那塊是科茲諾夫發現的,而敦煌那塊不知是什麼人發現的,最後被黑喇嘛得到了。”
“我這兩天一直在想這兩塊玉插屏,你說是黑水城那塊玉插屏先被發現的,還是敦煌那塊玉插屏先被發現的?”韓江忽然提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按照科茲諾夫和黑喇嘛這兩個歷史人物活動的年代看,應該是科茲諾夫在1909年先發現了黑水城那塊玉插屏,黑喇嘛活動時間主要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應該是在科茲諾夫發現黑水城之後,而且很可能是黑喇嘛在聽說了科茲諾夫發現玉插屏後,有意尋找所得。”
韓江聽了唐風的分析,想了想,道:“你說得有道理,我本來也是這麼想的,但有沒有可能,實際情況正好反過來呢?”
“反過來?”唐風驚愕。“你是說敦煌那塊玉插屏早就被人發現了!”
“最起碼早於科茲諾夫。我記得你曾經跟我提過,科茲諾夫在1908年和1909年兩次去黑水城探險。”
“是的!科茲諾夫奉皇家地理學會委派來到中國,本來按照他的計劃,這次應該考察從蒙古到四川、雲南的廣大區域。他第一次,也就是1908年首次找到黑水古城的時候,並沒有驚人的發現,科茲諾夫以為這不過是一座荒蕪的小城,便繼續向他最終的目的地四川、雲南進發。但當科茲諾夫走到青海的時候,地理學會發電報告訴他,他在黑水城發現的一些文物很有價值,讓他立即返回黑水城,繼續發掘,於是這才有了1909年科茲諾夫第二次對黑水城的發掘,也正是在這次發掘中,科茲諾夫在黑水城外的大佛塔中有了驚人的發現。”
“你認為促使科茲諾夫從青海折回黑水城繼續發掘的原因是什麼?”韓江問。
“按照過去的認識,科茲諾夫將第一次在黑水城中發現的一些文獻運回彼得堡,俄國著名漢學家伊鳳閣在這些文獻中發現了他從來沒見過的一種古老文字,也就是我們今天已經知道的西夏文,然後才引起地理學會重視,令科茲諾夫重新返回黑水城。”
“會不會是玉插屏呢?”
“玉插屏?你是說科茲諾夫聽說了玉插屏的秘密,才返回黑水城的?”唐風陷入了深思。
“我為什麼有這個奇怪的想法?你想想,黑喇嘛是個粗人,是不可能認識玉插屏上的文字的,甚至連西夏的歷史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知道這一切的,知道玉插屏秘密的呢?”
唐風眼前一亮,“你是說在那支隊伍中有一位高人?!”
“一定是這樣,否則黑喇嘛就算得到玉插屏,也是無法知曉玉插屏秘密的。”
“高人?”唐風想了想,“我之前也想到了這層,但是我以為那個高人就應該是史蒂芬的爺爺馬遠。”
“馬遠?在黑喇嘛的隊伍裡是個識文斷字的,但你好好想想,憑馬遠的能力,能看懂玉插屏上的西夏文字嗎?”
“難道在黑喇嘛和馬遠身邊還有一個高人?” 韓江的話讓唐風徹底迷茫了。
5
韓江在紙上“敦煌”二字上重重地畫了個圈,然後寫上一個“X”,再在“X”旁邊畫了個問號,說道:“我們就從這個‘X’說起,這個高人的存在就有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玉插屏就是他發現的,後來他出於某種目的,將玉插屏獻給了黑喇嘛,如果是這樣,那麼敦煌這塊玉插屏很有可能是在科茲諾夫發現黑水城之前就已經被這位‘X’發現了;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這個‘X’只是黑喇嘛的一個手下,和馬遠一樣為黑喇嘛效力,最後又在黑鷲寺參與了殺死黑喇嘛的行動。就我而言,我更傾向於這個‘X’是前者,因為我認為這個‘X’的能力遠在黑喇嘛和馬遠之上。”
“你的推測太讓人震驚了,可我還是不能認同你的推測,真的有這個高人‘X’存在嗎?也許馬遠就認識西夏文。”唐風搖著頭,不肯輕易認同韓江的推測。
“馬遠會認識西夏文嗎?”韓江自己搖起了頭,“不會!你說過近代最早破解西夏文的是俄國學者伊鳳閣,伊鳳閣是根據科茲諾夫帶回彼得堡的文獻,才破解了西夏文,你能想象馬遠這樣一個落魄秀才會看懂西夏文?”
“問題這不就回來了?伊鳳閣是最早破解西夏文的學者,而且伊鳳閣破解西夏文也是在科茲諾夫發現黑水城之後,假設真的有這個高人‘X’,難道這位‘X’比伊鳳閣還厲害?在伊鳳閣之前或是幾乎和伊鳳閣同時破解了西夏文,我不相信!”唐風不停地搖著頭。
“這……”唐風的反駁問住了韓江,韓江憋了半天,才道:“這確實是個問題,不過我還是堅持有這個‘X’的存在,不要忘了你和老馬在後殿石臺上發現的盟誓!”韓江提醒唐風。
“石臺上的盟誓?!”唐風的思緒迅速回到了幽深黑暗的山中玄宮。
“你對我說過石*誓後面只留下了馬遠的名字,應該還有幾個人的名字,可都被人有意抹去了!”
“是啊!這事我一直感到奇怪!”
“你說這是誰幹的?誰會刻上了名字,又將他們抹去?本來就在幽深黑暗的石殿中,沒有人看見,為什麼還要抹去?怕人發現嗎?”唐風被韓江一連串的問題問的啞口無言,韓江自顧自地繼續說道:“我想抹去那些字的人不是為了怕被人看見,而是……而是那些人都死了!”
“死了?只有馬遠是倖存者?”
“準確地說,應該是都被僅存的那個人殺死了!”
“啊——你是說那幾個人都被馬遠殺死了?”唐風驚愕。
“這是最合理的解釋,按照史蒂芬所說,馬遠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去七色錦海尋找玉插屏時遇難的,而根據你的判斷,馬遠他們殺死黑喇嘛,在石臺上刻上誓言應該是在二十年代末,最晚不超過三十年初,那麼,這中間有十多年的時間,試想一下,這十多年馬遠都在幹什麼?”
“尋找玉插屏,尋找瀚海宓城!”
“不錯,在這個過程中,石臺上盟誓的人一定經歷了許多許多事,就像我們一樣,所以到四十年代末,馬遠離開黑鷲寺前,當初一起和他盟誓的人應該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也就是說在這十幾年中,石臺上盟誓的人都死了,包括馬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