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了大的變動,國內必然生亂。
國內要是亂了,遼人肯定不會錯過這個時機。”
曹瑋聽到這話,有心開口辯解,但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
曹利用這話雖然偏向劉娥,可他說的是事實。
宋遼兩國雖然結成了兄弟之盟。
可遼國對大宋一直虎視眈眈。
今秋八月的時候,遼皇耶律隆緒,派遣郎君曷不呂等統帥諸部兵馬與遼國大軍會合一同征伐高麗,把高麗打趴下了。
隨著高麗徹底臣服,遼皇耶律隆緒的野心再次暴漲,又有了南下徵宋的心思。
遼皇耶律隆緒放眼四周四鄰,除了大宋還跟他稱兄道弟以外,其餘的諸部諸國,都對他俯首稱臣。
他自然不願意再跟大宋稱兄道弟。
只是礙於冬日臨近,遼軍不便遠征,所以暫時擱下了這個念頭。
但是他在派人過來弔唁趙恆的時候,同時送過來了一份要求增加歲幣的詔書。
同時他還勒令燕雲十六州的遼兵,不斷南下,進入到大宋打草谷,向大宋施壓,迫使大宋答應增加歲幣的要求。
雖然遼國使者還沒有到汴京城,可有關遼國使者此次到大宋的目的,百官們已經瞭解了一個清清楚楚。
曹利用談到這個話題,百官們神情一變。
但僅僅只有一瞬。
王欽若不鹹不淡的道:“罷黜提刑司,國內縱然有變,也不會太大。朝堂之上,又六部快速掌權,定能快速的理清提刑司的政務,各府各州各縣衙門,皆有六曹所在,有他們結賬各州府縣的提刑司權力,同樣能理清各州府縣的提刑司政務。
真要有變,那也是那些被罷黜了的提刑司的官員和小吏們鬧出來的。
朝廷完全可以在罷黜提刑司之前,妥善的處理好提刑司的官員和小吏們。
至於遼國兵馬南下的事情,純粹是無稽之談。
眼看冬日臨近,遼國各部族的牧民要守著牛羊度過嚴冬,一個個恨不得待在家裡足不出戶,哪有心思南下。
就算遼人有南下的心思,那也是明年的事情。
等到明年,六部和提刑司的權力交接,恐怕已經接近尾聲了。
所以,遼國兵馬是否南下的問題,暫時不用擔心。
真正關鍵的是,罷黜提刑司。”
王欽若看著朝中百官,道:“罷黜提刑司,不是老夫的意思,也不是六部官員的意思。那是上蒼的意思。朝廷若不順應天意,恐怕不等遼人南下,上蒼就會讓我大宋亡國。”
劉娥聽到這話,皺著眉頭沒有說話。
寇準沉聲追問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王欽若幽幽的道:“諸位可還記得年初的時候,川蜀的那一場蝗災?”
寇準皺眉道:“川蜀鬧了蝗災,朝廷已經下撥了賑災銀兩,並且減免了川蜀之地今歲的稅賦。此事已經處置妥當,還是老夫親自辦的,你現在提它作甚?”
王欽若沉聲道:“老夫之所以再提川蜀蝗災,是因為朝廷不顧上蒼天象,導致上蒼又降下了災難,而且受災的地方,就是川蜀。”
“什麼?”
滿朝文武,包括劉娥、寇準兩人,都一臉駭然。
寇準拍著寇公車,喝道:“快給老夫說清楚?川蜀又遭了何災?為何朝廷沒有聽到風聲?”
王欽若沉聲道:“就在不久之前,川蜀又遭了兩次霜災。”
提到霜,民間的百姓是又愛又恨。
因為它對農作物有益也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