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則去了保州的三公廟,見了見那個已經老掉牙的軍頭。
老軍頭幾乎是幫寇季一手撐起了巡馬衛。
跑不動了以後,就留在了保州守廟。
一守就是十多年。
跟老軍頭相熟的人,幾乎都去了韓地,只有老軍頭不肯去。
發誓要守著三公廟到死。
三公廟裡奉著趙禎、寇季、陳琳三人的神像。
他們三人曾經有恩於保州百姓,所以保州百姓將他們奉到了廟裡。
寇季親自去邀請老軍頭去韓地,還是被老軍頭給拒絕了。
寇季也不好強行帶走他,最終只能遺憾的離開。
一行人再次啟程。
很快就入了幽州地界。
放眼望去,幽州的一切讓寇季等人趕到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幽州內的一切,跟大宋腹地的一切沒什麼兩樣。
陌生的是,昔日那個任由他們率軍縱橫的幽州,早已消失不見。
燕雲十六州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劫難,最終涅槃重生。
往日裡刀兵馳騁的幽州大地上,不見兵馬的蹤影,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忙碌的勞作的百姓身影。
新修的官道上,商隊絡繹不絕。
有載著皮毛等遼東特產趕往大宋腹地的,也有載著精美瓷器和綾羅綢緞趕往遼東的。
寇季一路上儘量不打擾地方。
但是路經幽州城的時候,還是被百姓們攔下了。
百姓們奉上了自己的心意,領著自己的後輩,默默的給寇季磕了一個頭,就離開了。
他們為何給寇季磕頭,所有人心裡都清楚。
昔日寇季入幽州,放下了話。
說他終有一日會讓燕雲十六州回到大宋,說他會讓燕雲十六州的百姓過上好日子。
此話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大話。
甚至被傳唱成了數十個不同的版本。
但到最後,寇季兌現了他的承諾。
百姓們不動朝堂上的那些蠅營狗苟。
他們只知道,寇季離朝至今,官府沒有人夾道歡送,那就是官府容不下寇季。
官府容不下寇季,他們容。
官府寒了寇季的心,他們暖。
也正是因為如此。
給寇季叩首的人,從幽州城開始一路到古北口,就沒有停過。
無論是蘇洵、包拯、狄青、劉亨,還是幽州等地的官員,都覺得,如此才算是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