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打的太快了,一不小心就殺過去了。
既然打了,自然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
依照如今進入到東海女直和韋室的大宋兵馬的數量和強橫程度。
東海女直和韋室佔據的地方,最後必然會落入到大宋手裡。
所以大宋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呂夷簡在聽到了王曾的話以後,終於開口了,“我們早就在做準備,可是沒想到遼人那麼不經打。
我們選拔官員的速度,完全趕不上遼人敗退的速度。”
趙禎無奈的道:“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現在先將寇季所需的三府的官員配備齊全再說。
其他的地方等打下來再說。
至於河西和興慶府等地奏請增添官員的事情,讓他們再等等。”
呂夷簡皺著眉頭,沉吟道:“我大宋倒也不是湊不出官員,關鍵是新徵之地歸於軍管以後,對底層官員需求銳減,可對中層和上層官員的需求並沒有減少。
底層官員還要,可以破例從民間的一些讀書人中間選用。
再不濟從小吏中再抽調一批人也行。
可中上層的官員,就沒辦法破格選用。
只能從朝廷現有的中上層的官員中抽調。”
最難的就是從中上層的官員中抽調的問題。
大宋目前的官員,已經經過了好幾次抽調了。
如今各級衙門已經精簡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
再抽調,會出事。
王曾沉聲道:“我們不從朝廷抽調官員,難道讓寇季自己想辦法給新得的三府之地配備官員嗎?”
“不行!”
呂夷簡果斷開口。
真要讓寇季給新得的三府之地配備官員,那新得的三府之地,以後恐怕就會成為寇家的自留地。
寇季如今權勢已經大的驚人了。
再給寇季增磚添瓦,寇季自己不反,他手底下的人也得反。
王曾沉聲道:“我自然知道不行,所以我們即便是咬緊牙關,也得想辦法把寇季要的官員給湊齊。”
呂夷簡沉默了一會兒,道:“太學和國子監的一些博士,可以適當的抽調一些。六部和其他衙門裡的副官,也可以抽調一些。”
王曾思量著道:“各府的主官不能動,但是各府的副官卻可以抽調。抽調以後,沒有官員補上,暫時就讓空缺著,隨後慢慢補。”
張知白沉吟著道:“如此一來,倒是勉強能配備夠寇季所需的官員。可朝廷和地方上做事的時候,恐怕會變得很艱難。”
呂夷簡嘆了一口氣道:“艱難就艱難吧。熬過去了就好了。”
說到此處,呂夷簡對趙禎一禮,“官家,去歲幾位皇子皇女降生,官家並沒有舉國同慶。今歲不如再加一次恩科,為幾位皇子和皇女慶生,官家以為如何?”
趙禎盯著呂夷簡道:“朕已經加了一次了。”
今歲有一次常科,趙禎此前找理由又加了一次恩科,再加恩科就是第三科了。
三次科舉同一年考,有點瘋狂。
呂夷簡鄭重的道:“我大宋如今急需人才,用一些非常手段,也在情理之中。”
趙禎哭笑不得的道:“那就加吧……三科一起考,從科舉制出現以後,從未有過。也不知道民間百姓們會不會罵朕是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