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雖然忠勇,但卻不是那種死板的人。
於公於私,狄青都不會派遣趙潤和寇天賜去涉險。
於私,他是趙潤的姑父、寇天賜的叔父,兩個小傢伙的長輩,兩個小傢伙在他手底下,他護著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讓兩個小傢伙去送死。
要是他兒子出現在軍中,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將他兒子扔到軍中最危險的地方去。
可兄長的兒子和妹妹的兒子,他卻不願意扔到最危險的地方去。
甚至兩個小傢伙遇到危險的時候,他還會為兩個小傢伙拼命。
在古人的思想裡,親朋好友將子嗣託付給你,那就是信任你,自己全家都可以死,但是親朋好友託付的子嗣,絕對不能有事。
狄青是一個純正的古人,還是古人當中十分守規矩的那種,所以這種思想他一直遵循著。
於公,趙潤和寇天賜沒有到入伍的年齡。
大宋兵制革新以後,對新卒入伍的年齡要求十分嚴格,最小不能低於十六歲,最大不得超過四十五歲。
文臣們如今唯一能插手的兵事,就是朝廷募兵的時候兵卒的年齡。
為了證明他們對兵事還有所影響,他們在朝廷募兵的時候,盯的很緊。
一個低齡兵,或者超齡兵出現,文臣們很有可能將此事鬧到垂拱殿上。
也正是因為如此,兵部在主持募兵的時候,對年齡卡的很嚴。
別說是年齡不過關的他們不收,就算是年齡相對有些模糊,或者是存疑的,他們都不會收。
趙潤和寇天賜的年齡,可沒有達到標準。
若不是寇季將他們扔到狄青手裡,狄青都不一定會讓他們進軍營。
他們沒有達到入伍的年齡,所以狄青不可能派遣他們上陣。
除非寇季親自下發文書,要求狄青將兩個人弄到戰場上去。
不然,狄青會遵循軍中的那一套規矩行事。
狄青在依照規矩做事,趙潤和寇天賜兩個小傢伙卻有點懵,兩個小傢伙互相打氣,鼓勵著對方,抱著必死的決心入了軍營。
然後狄青讓他們去劈柴、燒水?
劈柴和燒水也就算了,還要給那些遼人那些臭的能燻死人的衣服。
兩個小傢伙只幹了半日,就吐的直不起腰。
惹得軍中那些老卒們哈哈大笑。
兩個小傢伙惱羞成怒,去找狄青,要求狄青將他們放在最危險的地方去。
然後狄青向他們展示了一下什麼叫做軍令如山。
一人十軍棍打下去,屁股都爛了。
兩個小傢伙入軍營第一日,還沒適應軍中的生活,就爬到了床上。
寇季的親從官和親隨趕到了軍中以後,得知了此事以後,沒少衝狄青翻白眼。
但他們卻沒有埋怨狄青。
狄青是依照軍規打的趙潤和寇天賜,別說是他們了,就是趙禎和寇季到了,也只能說一句打得好。
其他的什麼也說不了。
兩個小傢伙就這麼在軍中住下了。
寇季也沒太去關注。
他沒時間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