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的匠人更是給寇季的窯洞弄了門窗。
窯洞落成以後,將士們還用炭火烘烤了兩日,驅散了窯洞裡的溼氣。
說來也怪。
住在帳篷裡,寇季的風寒一直不好,住進了窯洞以後,立馬就好了。
寇季風寒好了以後,裹著一身裘皮站在窯洞前的山坡上,遙望著銀裝素裹的大地,心裡感慨萬千。
他覺得,給他弄一個八角帽、淡藍色的大衣和軍裝,再給他一根菸,他就能站在此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兄長,渤海府來人了。”
狄青在寇季遙望大地的時候,悄然出現在了他身旁。
“渤海府?!”
寇季一愣,疑問道:“渤海府的人跑到這裡來做什麼?”
狄青搖頭道:“我問了,人家沒說。”
寇季聽到這話,樂了,“渤海府還有人敢不給你這位大將軍面子的?”
狄青如今身居大將軍之職,從三品。
渤海府知府蘇洵在他面前,也得自稱一聲下官。
依照渤海府的官員配置,貌似沒有比蘇洵更大的官了。
狄青跟著笑了一聲,沒有言語。
雖然如今朝廷重文抑武的風氣有所改善。
但是文人幾十年養出的傲氣,一時半會卻消散不了。
所以經常有官職比狄青小的文官,在狄青面前充大頭。
狄青也懶得跟他們計較。
真要是跟他們計較的話,他們墳頭的草,恐怕都三尺高了。
狄青大部分時間都在行軍打仗。
所以文官想見他,只能在軍中。
文官中,除了三宰和六部尚書外,其他人跑到他軍中耀武揚威,他要是真的看不順眼,砍了就白砍了。
大宋兵制革新以後,武臣在軍中擁有絕對的主權。
行軍打仗途中,他們擁有著絕對的生殺大權。
朱能此前在大理打仗的時候,就砍過一個在他面前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文臣。
此事最後被鬧到了御前。
趙禎只說了一句話。
“爾等想要越權?還是覺得朕沒資格掌禁軍半枚兵印,應該交給爾等執掌?”
此話一出。
再也沒人敢將類似的事情鬧到御前。
文臣也再也沒人到禁軍面前去耀武揚威,橫挑鼻子豎挑眼。
寇季見狄青沉默不語,微微皺了皺眉,道:“你如今也算是朝廷重臣,該有一些脾氣。面對文臣的時候,就應該兇一點。
不然,誰把你當回事?
以你的資歷、年齡,樞密使的位置遲早會落到你手裡。
你若是這個性子,如何做武臣的表率,如何引領武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