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朝廷可以將他們一併遷移過來。
到時候給他們一家一戶分個幾千畝地,再給他們分一些俘虜,分一些馬匹。
我相信他們種得過來。”
狄青一臉愕然的看著寇季。
正在吃羊肉的種世衡和陳琳也停下了筷子,一臉愕然的看著寇季。
寇季見此,淡淡的問道:“有問題?”
種世衡放下了筷子,驚叫道:“問題大了!你真要是這麼幹了,我大宋腹地還能剩下幾個人?”
寇季此前拿下河西的時候,這麼幹,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動盪。
那是因為大宋很多百姓並不了結河西,覺得河西地處在西域,是貧寒之地,根本種不出什麼好莊稼。
所以沒幾個人願意去。
由於僧多粥少的關係,朝廷也沒敢大規模的往河西遷移人。
可隨著河西不斷的發展,河西的糧食大批次的出現在了市面上,大宋的百姓才知道河西是個好地方,也知道此前去河西的那一批人如今都成了大地主。
百姓們想去的時候,已經去不成了,因為河西各地都有主了。
朝廷在拿下了西夏以後,朝廷也沒有往西夏大規模的遷移人,是因為大部分西夏可以耕種的土地,都被寇季和趙禎二人分配給了將士。
西夏看著大,可有一半的疆土都是沙漠。
剩下的能耕種的,能當成草場的土地,僅僅相當於大宋的一府半的土地。
分給了將士們以後,再留一些讓罪囚們種植,幾乎就沒有了。
朝廷若是拿下了遼國以後,那就不同了。
遼國從誕生起,就一直處在地廣人稀的尷尬境地。
遼國大部分的良田,以及大部分喜歡耕田的人,都在燕雲十六州。
遼國腹地內,幾乎沒有多少人種田,他們都是以牧馬放羊為生。
也正是因為如此,遼人並不覺得他們遼國地廣人稀。
可對宋人而言,遼國將大好的良田用來牧馬放羊,就是極大的浪費。
宋人一旦遷入,勢必將大部分的遼土變成良田。
到時候會有千千萬萬畝的良田被開墾出來。
在大宋崛起之前,遼國的疆土就一直比大宋大。
大宋在攻克了河西、西夏以後,疆土依然沒有遼國大。
大宋在拿下了大理以後,疆土勉強才追上了遼國。
正是因為遼國的疆域足夠大,能開墾出數量龐大到難以想象的良田。
所以一旦朝廷遷移百姓過來,並且許諾給一兩千畝地,大宋的百姓一定會陷入到瘋狂中。
那些赤貧的、貧寒的,甚至有些小有餘資的農戶,都會瘋狂起來。
他們若是瘋狂了起來,不顧一切的往遼地闖,朝廷都攔不住。
而他們恰恰是大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遼地沒辦法按放下他們全部,但至少能安防下他們中間近五成的人。
失去了他們,大宋九成九的豪門大戶會陷入到極度尷尬的地步。
到時候,豪門大戶空握著大量的良田,卻沒辦法耕種。
大批的良田將會重新變成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