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軍管的話,兵馬數量絕對不能少。”
陳琳沉吟道:“不軍管的話,就不需要兵馬了嗎?”
寇季翻了個白眼,道:“自然需要,只是需要的數量沒那麼多。”
陳琳一臉不解的看著寇季。
寇季嘆了一口氣解釋道:“如果施行軍管的話,那就說明朝廷那邊不會派遣太多官員過來,也不會大批次向此處遷移百姓。
所以在此地百姓徹底漢化之前,就必須要有兵馬防著。
如果不施行軍管的話,朝廷必然會派遣很多官員過來,也會遷移一部分百姓過來。
有那些百姓做根基,加上龐大的官員數量,必然能細細的管束到每一個俘虜。
如此一來,俘虜鬧事的機率也就笑了。
朝廷只需要在遼土上設立一些常規的地方兵馬,就能應對,不需要再多派遣兵馬。”
簡單的說,就是官員足夠多的話,能統管到方方面面,一些麻煩還沒有誕生,就被消滅到了萌芽裡。
官員數量不夠,不能統管到方方面面的話,就只能透過大軍鎮壓。
一個春風化雨,一個重錘擂鼓。
陳琳聽完了寇季的講述以後,也明白了寇季的意思,他沉吟著問道:“朝廷若是在遼地推行軍管的話,得配備多少兵馬。”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一府至少得配備三萬地方兵馬。”
陳琳皺起了眉頭道:“這不是跟我大宋腹地的配備沒區別嗎?”
寇季瞥了陳琳一眼,沒好氣的道:“我還沒說完呢。”
陳琳一愣,有些尷尬的笑了笑。
寇季繼續道:“除了常規的三萬地方兵馬以外,在遼土的東北、東南、西北三地,還得分派三支禁軍。
對外可以征戰千里,對內可以鎮壓亂民。”
陳琳眉頭一挑,“三支禁軍?”
寇季緩緩點頭。
陳琳垂下頭,沉默不語。
三支禁軍,就是十五萬兵馬。
十五萬手握火器的兵馬,對決三十萬手握冷兵器的兵馬,都不會落於下風。
由十五萬禁軍坐鎮邊陲,鎮守遼地,倒是能保證萬無一失。
只是十五萬禁軍,外加遼地內的地方兵馬,數量恐怕會超過四十萬左右。
朝廷新增四十萬兵馬,所需要的花費可不是一貫兩貫。
起步也得百萬貫。
等四十萬兵馬全部建齊的時候,朝廷的花銷突破千萬貫,那是輕而易舉。
畢竟,兵馬初建的時候,一些基礎設施的花銷比較大。
從無到有,遠比以舊換新花費要大的多。
此外,朝廷已經決定了在遼地推行蒙學,又是一大筆巨大的花費。
遼地兩三年內,恐怕沒辦法向朝廷繳納一文錢的賦稅。
所以兩三年內,朝廷都需要向遼地貼補很大一筆錢。
國庫裡如今雖然還有些盈餘,可支援不起這麼大的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