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程氏聽完了蘇洵的講述,不僅沒有陪著蘇洵一起皺眉,反而一臉驚容的道:“你覺得先生交給你的是一件苦差事?”
蘇洵見蘇程氏一臉驚容,疑惑的問道:“不然呢?”
蘇程氏感嘆道:“妾身覺得,先生是給了你一樁大富貴。”
“大富貴?”
蘇洵一臉愕然。
蘇程氏點了點頭,輕聲細語的道:“這生意場上的門道很多,你不知道也不奇怪。先生將渤海府一府之地的商稅全交給你作主,就是一樁大富貴。
你要是敢免了渤海府內所有買賣的商稅,大宋許多海商,都會跑到渤海府做生意。”
蘇洵盯著蘇程氏沒有言語,靜等著她的下文。
蘇程氏盯著蘇洵問道:“朝廷的商稅是二十稅一,此事你可清楚?”
蘇洵點頭。
他雖然不懂做生意,但是卻瞭解朝廷各項稅收。
他從出仕到如今,除了翻譯書的那一年以外,剩下的時間都在擔任地方官,若是不瞭解稅收的話,很容易被底下的人矇騙。
為此他在出仕之前,就好好的學習了一番。
蘇程氏見蘇洵點頭,便繼續道:“但二十稅一的商稅,只是朝廷定下的,事實上落到商人頭上的商稅,遠比這個高。
朝廷在汴京城設有都商稅院,在其他繁華的府城,也設有收商稅之所。
所有收稅的官方衙門,加起來僅有千處。
而這千處的收稅衙門,大部分時候,管的都是鹽、鐵、酒等官營買賣的稅收。
此外,布匹、騾馬等市場的稅收,也歸他們管。
但僅限於官市。
官市外的,他們幾乎不管。”
蘇洵聽到此處,眉頭一挑,沉聲道:“那豈不是有很多商人偷稅漏稅?”
蘇程氏沒有回答蘇洵的問題,而是繼續說道:“由於朝廷管理商稅之所,僅有千處,而朝廷轄下的縣,已經超過了千處,所以有很多地方顧及不了。
又因為朝廷管理商稅的衙門,只管理一些特定的生意的商稅,所以有很多商稅,朝廷都沒辦法直接徵收。
有鑑於此,朝廷就推行了一種撲賣的方式,將剩餘的商稅的收稅的權力,出售給了地方上的豪門大戶。
而豪門大戶在收稅的時候,用的是十稅一的規矩。
所以朝廷明面上用著二十稅一的規矩,暗中卻用的是十稅一的規矩。
豪門大戶用此手段,排除異己,籠絡人心,幾乎將地方上的一切,掌控在了自己手裡。
所以,你在地方上很容易就能發現,地方上遍地都是豪門大戶的生意。
而且當地大宗大姓人佔據著當地近八成的生意。
所以現在在地方上做生意,最需要拿到的就是收稅的權力。
每一歲,朝廷各地商稅衙門撲賣這一項權力的時候,就是競爭最激烈的時候。
明面上撲賣權力的錢或許花不了多少,但是暗中塞給衙門、塞給官員的錢卻大的驚人。
有人憑藉著這一項權力,賺的盆滿缽滿。
有人因為這一項權力,賠的傾家蕩產。
還有人被這一項權力壓的喘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