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下了城頭,各自忙起了公務。
寇季雖然將安置俘虜的差事甩給了大同府和順天府的知府,可他並不是完全當起了甩手掌櫃。
三百萬俘虜,可不是大同府和順天府的知府可以安置妥當的。
即便是如今的大宋朝廷,也沒辦法妥善的安置突然多出來的三百萬俘虜。
三百萬俘虜,吃喝拉撒,每一日耗費,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寇季如今是藉著一些家底和軍中的糧食在養他們。
但寇季不可能將他們一直養下去。
大宋其他地方也暫時沒有多餘的地方給他們安身立命。
大宋新得的遼國西北路和西南路,倒是足夠廣闊,也足夠安置下他們。
但是大宋新得的遼國西北路和西南路並不安定,也只有那群比土匪還兇惡的傢伙,能在上面穩穩的站住腳。
從遼國過來的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是不可能在那塊地方站住腳的。
此外,從古北口到遼國西北路和西南路,路途遙遠。
等寇季把人遷移過去,恐怕都到了數九隆冬。
到時候缺衣少食的,天氣又寒冷。
這些衣著單薄的百姓過去了,根本扛不住。
一冬過去,還不知道得死多少人。
若是俘虜們中間沒有那些特殊的人,寇季估計也不會這麼費心。
正是因為有那麼一些特殊的人存在,所以寇季對他們十分上心。
北邊不能去,朝廷一時半會兒也照顧不了這麼多俘虜。
所以寇季思來想去,只能從遼國下手。
新契丹九族把百姓們搶了,並且將百姓們驅趕到了大宋,將一切的後果交給了大宋承擔。
那寇季就有足夠的理由和動機弄死他們,從他們手裡重新將百姓們的東西搶回來,然後再分給百姓。
一來一去,大宋並不會有什麼大的損失。
反而會多出三百萬軍管民,多出一大片的疆土。
寇季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儘快的謀劃好遼國三道之地奪取下來以後,如何妥善的安置百姓,如何合理的分配糧食、牛羊馬匹,如何管理三百萬俘虜。
又如何儘快的讓三百萬俘虜儘快的恢復生產、自食其力。
至於大宋能不能拿下遼國三道之地,寇季一點兒也不擔心。
入冬以後,第二批火器配備到了軍中以後,軍中的火器對上了新契丹九族的冷兵器,幾乎可以做到一面倒的碾壓。
若是在這種情況下,還輸了的話。
那就只能證明名垂青史的種世衡、狄青兩個名將,是個水貨。
……
……
感謝‘吉泰宏’兩萬書幣打賞!感謝‘衣老闆、飛魚男爵’一百書幣打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