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給元山減免賦稅是李迪主動提出來的,而不是元山求的。
李迪感受到了克魯伊的目光,對克魯伊笑著道:“克魯伊頭人,老夫可沒辦法給阿克魯伊部的人減免賦稅。
你的一應賞賜,得等官家和寇樞密裁定。
老夫之所以敢越俎代庖的賞賜元山首領,是因為元山首領私底下幫過我河西。
雖然寇樞密已經獎賞過他了,但是他對我河西百姓的恩情,老夫得還。”
克魯伊聽到了李迪的話,心裡嘆了一口氣。
沒有再強求。
因為強求也沒有用。
河西的關稅是李迪定下的,加減與否,李迪說了算。
朝廷一般不會管此事。
因為朝廷知道李迪不是周扒皮,不會將人按在地上撥皮抽筋、敲骨吸髓的。
李迪定關稅的時候,肯定會合理的拿捏好分寸的。
既不會一下子將西域人壓著死,也不會輕易放過他們。
李迪也不是什麼貪官汙吏,他謀的財,要麼貼補了河西的一些傷兵、孤兒寡母、又或者蒙學,要麼就當成歲收,一起送到了汴京城。
李迪謀的財,是大宋得了好處,是朝廷得了好處,是百姓得了好處。
所以李迪斂財,可以說是為國斂財。
如此利國利民的舉動,朝廷支援還來不及呢,又怎麼可能出手去幹預。
所以河西的關稅,李迪說了算。
李迪不開口,克魯伊再強求也沒有用。
即使他找上了大宋皇帝陛下說理,大宋皇帝陛下也不會向著他。
李迪和元山、克魯伊聊完了私事。
狄青請他們三人坐下,聊起了公事。
狄青在他們坐下以後,鄭重的道:“如今陽關的戰事已經結束,陽關內外再無敵人。我們應該整頓兵馬,去馳援玉門關。”
李迪和陳堯諮二人緩緩點頭。
元山沒有說話。
克魯伊亦是如此。
狄青見此,繼續道:“我的意思是,陳大將軍和李公率領著永興軍的將士繼續坐鎮陽關,我率領著邕州的永字頭禁軍去玉門關,元山首領克魯伊頭人各自率領著各自的兵馬隨行。”
元山和克魯伊沒什麼意見。
陳堯諮有些不樂意,他入行伍的目的就是為了打仗。
從他入行伍至今,都沒打過幾場仗。
如今有仗打,他卻不能參與,他自然不樂意。
只是,還沒等到他張口,就聽到李迪笑呵呵的說道:“如此甚好,有陳大將軍在此,不僅能坐鎮陽關,還能幫老夫安民。”
陳堯諮瞪了李迪一眼。
李迪看似是在挽留他,其實是在堵他的話,不讓他說出什麼去打仗的話。
不等陳堯諮再次開口,狄青就痛快的道:“那就這麼決定了。我這就下令讓兵馬去好好休息,明日啟程趕往玉門關。
結束了玉門關的戰事,我們說不定還能去遼國,吃一點剩菜剩湯。”
話音落地,狄青就站起了身,帶著元山和克魯伊風風火火的離開了。
留下了陳堯諮坐在原地,張著嘴,不知道該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