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官是為了朝廷,為了百姓,不是為了自己。
要是隻求名聲的話,那還做什麼官?
去文昌學館教書好了。
教一個桃李滿天下,美名一定可以傳遍天下。
既然做了官,那名聲就是最無關緊要的。
做官,首要的是維護朝廷。
其次是維護百姓。
名聲比起朝廷和百姓,微不足道。
我們只要上對得起朝廷,下對得起百姓,中間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哪怕被人成為屠夫、劊子手,那也甘之如飴。
做官最怕的就是本末倒置。
一味的追求名聲,卻忘了自己做官的根本。
那就不配為官。
這一點,寇季比你看的要清楚。
所以寇季現在是我大宋樞密使。
而你杜衍,卻只能在河西吃沙子。”
杜衍臉色難看的低下頭。
李迪見此,嘆了一口氣,“老夫心裡清楚,似我們這種人,內心深處都有自己做官的堅持,輕易不會動搖。老夫不想改變你的堅持,只想讓你在閒暇之餘,多看看百姓。
多為百姓做一點事,也比你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名聲要好。”
杜衍顯然不願意跟李迪討論這個問題,所以依舊閉口不言。
李迪見此,也沒有再多言。
該說的,他已經說了,能不能悟,那就看杜衍自己了。
大宋如今一日一變,變化的中心就在趙禎和寇季身上。
他們不僅掌控著大宋的大權,也掌控著大宋的一切變化。
他們現在最需要的是踏踏實實為百姓、為朝廷做實事的人。
而不是那種為自己追求名利的人。
不符合他們心意的人,一輩子也入不了他們的眼。
入不了他們的眼,就進不了中樞。
就算想盡辦法、費盡心思進了中樞,也不會有太多話語權。
呂夷簡、王曾、張知白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別看呂夷簡三人在朝堂上威風凜凜的,但他們其實已經沒有太多話語權了。
他們三人現在,順著趙禎和寇季的心思說話,那他們說的話就好使。
他們若是跟趙禎和寇季對著幹的話,那他們說的話就一點兒也不好使。
再過幾年,他們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也會減弱。
朝廷路改府制,確實沒有動官員、世家大族的利益。
但官員和世家大族也沒有從中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