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一些流放沙門島和邕州等地的犯官,也相繼接到了朝廷的旨意,正在往大理趕。
就是因為他們不是什麼好人,所以他們治理新得的四城之地,也不會有什麼好辦法。
朝廷給他們定下的規矩很簡單。
就兩條。
一條,狠勁幫朝廷撈錢。
一條,維護好治安,必要的時候還能抽調出一些能武裝、能信賴的人手幫朝廷當打手。
他們在得知了這兩條規矩以後,就徹底的放飛了自我。
為何?
因為朝廷給他們定下的規矩,跟他們在大宋境內為官的時候,奉行的理念、做事的風格,別無二致。
他們在大宋境內當貪官的時候,經常乾的就是朝廷定下的兩條規矩。
使勁撈錢,培養一批口舌、打手,關鍵的時候幫自己引導言論、鎮壓百姓、殺人滅口。
如今,讓他們做他們最喜歡、最習慣的事情,他們自然放飛了自我。
地方官入大理的第五日。
就搭建起了治理阿都四部的架子,也招攬了一大幫願意跟著他們一起為虎作倀的狗腿子。
第六日的時候。
大理正治帝段素真派遣的大理使節楊允賢,到了風琶部所在的城池。
正治是段素真的年號。
他剛即位沒多久,就撞上了大宋兵進大理的事情,慌的不行,然後跑到了皇家寺院裡,找了已經禪讓帝位為僧的兩個長輩請教。
在長輩的指點下,他派遣了年輕的心腹楊允賢,趕往了風琶部所在的地方交涉此事。
楊允賢雖然年輕,但出身大族,而且有些幹才,所以頗得正治帝段素真的器重。
楊允賢到了風琶部以後。
種世衡出面見了他。
種世衡在跟楊允賢攀談以後,知道了楊允賢是一個聰明人,就沒有跟楊允賢繞圈子。
他果斷的告訴了楊允賢。
大理必須拿出一大筆錢給他用於勞軍,然後再派遣人趕往汴京城,向趙禎請罪,得到了趙禎的諒解以後,他才會撤兵。
楊允賢得知了種世衡的條件以後,也沒有在風琶部多待。
楊允賢返回了大理的都城,將種世衡的條件告訴了正治帝段素真。
正治帝段素真在得知了種世衡的條件以後,想都沒多想,就答應了。
他一面派遣人給種世衡去送錢,穩住種世衡,一面派人攜帶著重禮,拿著他的請罪書,趕到汴京城去面見趙禎。
代替他去向趙禎請罪的,正是他的心腹楊允賢。
楊允賢帶著重禮,到了大宋汴京城以後,已經是一個月以後了。
楊允賢攜帶著重禮趕到汴京城的時候,寇季剛跟跟大食人做完了第二筆交易。
楊允賢入了汴京城,被鴻臚寺的官員請到了驛館內,等候召見。
寇季在楊允賢入汴京城的時候,被趙禎召入了宮內。
一入宮。
到了資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