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惱了,“是又如何?就算是官家當面,老夫也敢這麼說。”
寇季搖頭一笑,“我知道你們擔心什麼,不過你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就算有人鬧事,也鬧不起來。
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不打算給他們鬧事的機會。
各地兵馬清查天下廟宇,在動手之前都不會流露風聲出去。
官家為此可是下了殺無赦的令。
相信沒幾個人跟自己的腦袋過不去。
各地兵馬在進入到了廟宇以後,不會馬上離開。
而是會掌控廟宇,然後對裡面的錢財、田產等產業進行清點,清點過後,一併收繳。
之後依舊不會離開。
而是會對廟宇裡的出家人進行甄別。
願意遵從我大宋律法的留下,登記在冊,發放度牒。
不願意的遵從的一併發放到大理去。
他們要鼓動人鬧事,那就鬧去吧。
只要他們能擋得住我大宋十萬禁軍的兵鋒,還有新立的歸化軍和歸義軍的兵鋒。
至於一些漏網之魚,潛藏在民間鬧事,也不用擔心。
朝廷既然給各地的出家人發放了度牒。
以後出家人不論去哪兒,都要檢視度牒。
無度牒者,一律以野僧妖道論處,一併擒拿發配。”
如今,種世衡、朱能、狄青三人依舊在大理坐鎮,十萬禁軍精銳也在大理。
朝廷在攻克大理以後,又從大理原有的兵馬中,招降了近六萬人,組成了歸化和歸義兩軍。
十六萬兵馬,其中有十萬的精兵悍將。
寇季不認為那些出家人到了大理以後,能在十六萬兵馬眼皮子底下鬧出什麼么蛾子。
要是真鬧起來,那也挺好。
朝廷可以名正言順的將他們蠱惑的人鎮壓、俘虜,然後送去挖礦。
當然了,十萬禁軍不可能在大理常駐。
隨後在種世衡等人班師回朝的時候,一定會返回汴京城,然後各自回到各自坐鎮的地方。
所以,寇季和趙禎商議過後,又另立了一支禁軍,人數初定為六萬,其中一部分從禁軍中抽調,另一部分從民間招募。
取名鎮山。
此前大宋疆土狹小,不需要那麼多兵馬,加上兵制混亂,兵馬糜爛,所以需要精簡、裁撤,節省軍費,提高戰鬥力。
如今大宋疆土再一次進行了擴張,大宋的禁軍數量,自然得增加一些。
大理剛剛歸宋,各地不臣的小部族多不勝數,一些臣服了大宋,卻依然心懷鬼胎的人也多不勝數。
還有一些想著要暗中積攢力量復國的。
所以坐鎮的兵馬必須數量大、戰鬥力強。
所以,即便是種世衡等人班師回朝,大理依然有重兵坐鎮。
歸義和歸化兩軍,在經過了大宋官員教育以後,也會被分配到地方,成為地方兵馬,幫助當地的官員一起管束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