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和大理的戰事,他不需要太多關注。
有曹利用、陳堯諮、種世衡、朱能四人在,一切的戰事都能處理妥當。
他不需要太擔心。
他現在需要陪著趙禎盯著各地蒙學的推廣程序、以及瑞聖園內的編書和譯書的程序。
在他的指導和監督下,編書和譯書的程序十分快速。
時間一晃,到了五月。
第一版簡化字音韻書籍正式的編著了出來。
寇季拿到了整本以後,仔細審閱了一番,還是很滿意的。
編撰出的第一版的簡化字音韻書籍,跟寇季印象裡的字典很相似。
區別就在於,第一版的簡化字音韻書籍在注音方面,用的是原有的注音符號,而非字母拼音。
後世運用的字母拼音,是建國以後,幾位語言學家,在注音符號的基礎上改編的。
文字的排列,以及一些簡字也有區別。
文字排列是豎著排列的。
賈昌朝和大儒們精簡出的文字,跟後世的簡體字有一定的區別。
但並不影響閱讀。
寇季嘗試著辨認了一番,發現十分順暢,就拿著書籍入了皇宮。
趙禎在看到了音韻書籍以後,並沒有急著翻閱,而是快速的召集了滿朝文臣入宮。
寇季見此,立馬從宮裡差遣了一個人,到瑞聖園去取更多的音韻書籍。
滿朝文臣聚齊以後,寇季派人去取的音韻書籍也送到了宮裡。
趙禎在滿朝文臣到齊以後,吩咐陳琳將音韻書籍分發給了他們。
滿朝文臣拿到了音韻書籍以後,快速的翻閱了起來。
剛剛翻開,滿朝文武看著很生疏。
因為他們學的是繁體字,初看簡體字,自然不是那麼順暢。
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到滿朝文武看久了以後,就慢慢的克服了這方面的障礙。
能輕易的辨別出每一個繁體字對應的簡字。
這就是漢字的好處。
漢字是由象形文字變化來的。
所以無論漢字如何變化,只要其中主要的形不變,就能輕易的辨別簡繁。
賈昌朝和大儒們都是飽學詩書之人,其中更是有不少文字大家。
他們知道每一個字的主要的形在何處,也知道每一個字的關鍵之筆在何處。
所以他們編出的簡字,對大宋的讀書人而言,其實沒有多少辨識障礙。
滿朝文臣在看完了音韻書籍以後,神色各異。
有震驚的、有遺憾的、還有神色複雜的。
呂夷簡三人在看完了音韻書籍以後,小心翼翼的將其收入到了袖中,一起對趙禎施禮。
“臣等為官家賀!”
其他文臣見此,也紛紛向趙禎施禮道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