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真心實意的將寇季當成兄長對待,寇季又豈會真的鐵石心腸的丟下他。
“我沒有離官家而去的意思,我只是對官家輕易交出寶璽感覺到憤怒。”
寇季咬著牙沉聲道:“我們所作的一切,都是因為那個寶璽。宮內發生的一切,也是因為那個寶璽而起。越是如此,我們就越應該守住寶璽,將那些魑魅魍魎,一網打盡,盡數掐死。
唯有如此,我們才對得起我們這些年的所作所為。
我們不能倒,更不能哭。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應該堅定的走下去。”
趙禎紅著眼,重重的點頭道:“朕向四哥承諾,以後不會再拿寶璽說事。”
寇季點點頭,道:“宮裡發生的兩樁命案,我已經有了一些眉目,一會兒我跟你一起回宮,回宮以後就著手調查此事。
不過,我一個人在宮裡調查此事,困難重重,所以我需要武德司的人配合我。”
趙禎鄭重的道:“朕會吩咐武德司的人,聽從四哥的調遣。”
寇季遲疑了一下,盯著趙禎道:“如果……如果真查到了楊太妃的頭上,官家打算如何處置?”
此事寇季必須問清楚。
趙禎痛苦的閉上雙眼,低聲道:“貶為庶民,流放千里。”
寇季眉頭一挑,“饒她一命?”
趙禎吸著冷氣,心痛的道:“她對朕有養育之恩。朕若殺了她,天下人如何看待朕?”
寇季嘆了一口氣,沒有在再多言。
眾口鑠金,再大的權勢,也難敵天下悠悠眾口。
一些愚孝的故事,對古人的影響很大。
即便官方的律法對愚孝和孝順給出了辨別的條文,但百姓們中間絕大多數人依然信奉著愚孝,並且代代相傳,從未斷絕。
為母舍子,那是值得被稱讚和傳揚的佳話。
為子舍母,那會被百姓們所不齒。
楊太妃若是真的害了皇嗣,那是她的罪過。
可若趙禎因此斬了楊太妃,那就是趙禎的罪過。
百姓們會因此將趙禎描繪成一個不孝的人。
大宋奉孝,趙禎身為大宋官家,若是不孝,他在民間的威望將會大大減弱。
趙禎若是想維持現狀,什麼也不做的話,那他將楊太妃斬了也就斬了。
民間的百姓再怎麼議論,對他的影響也不大。
可趙禎隨後要革新文制,其中最需要的,就是取得百姓的信賴。
若是在還沒有取得百姓們信賴的時候,就先背上一個不孝的名聲,那百姓們誰信你?
“入宮吧……”
寇季淡淡的說了一句。
他心裡已經有了決定。
若是楊太妃謀害皇嗣,是情有可原的話,他可以放楊太妃一馬。
若楊太妃是其中主謀的話,他不介意斬了楊太妃。
殺人不過頭點地,欺負人也不是這麼欺負的。
不能見趙禎仁慈,就將趙禎往死裡欺負,讓趙禎打掉了牙往肚子裡咽。
至於斬了楊太妃以後的後果,寇季一點兒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