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打著勤王的名頭,倒是招攬了一些三山五嶽的土匪、馬賊之流,但人數並不多。
趙禎將石元孫一行定為了叛軍,並且將檄文下發到了各州府衙門以後,各州府的守軍也開始集結,共同抵抗石元孫率領的叛軍。
石元孫勤王的檄文,在趙禎下發的檄文面前,成了一個笑話。
石元孫軍中的一些人,在得知了石元孫並非勤王,而是叛亂以後,暗中私逃了不少。
但仍有人跟著石元孫一起作亂。
石元孫率領著叛軍抵達了秦州,遭遇到了永興軍。
雙方大戰了一場。
永興軍守住了秦州。
石元孫被迫轉向了岷州。
狄青帶著人抵達秦鳳路的時候,石元孫帶著人已經到了岷州,並且攻克了岷州。
狄青帶三千精兵,追到了岷州,夜襲了岷州,破了岷州城。
石元孫被迫繼續逃亡。
狄青帶著人在背後窮追不捨。
最終在七月底的時候,在大宋和青塘邊陲的巫山寨,活捉了石元孫。
自此,石元孫叛亂的鬧劇,徹底平定。
石元孫大鬧了一場,不僅沒有得到半點好處,反而還助長了狄青的威名。
狄青率領三千精兵破岷州,被傳頌成了一段佳話。
在大宋朝野上下,刷一波存在感。
雖說在事後,趙禎只是將狄青的官爵晉升了一級,但狄青的名頭卻被朝野上下所有人記住了。
以後但凡朝廷有戰事,一定會想到狄青。
只要狄青本事過硬,以後有的是功勞撈。
八月底。
石元孫一行叛軍首領,被押解到了汴京城,關押到了刑部大牢。
石元孫一點兒敗軍之將的自覺也沒有,即便是被關押到了刑部大牢裡,依舊張狂。
趙禎在得知了此事以後,派遣寇季代替他,去了一趟牢房。
刑部大牢。
寇季彎下腰,進了刑部大牢特別訂製的矮門。
刑部大牢的門,設計的一點兒也不人性化。
門頭只到人的脖頸處,進門必須要彎下腰。
之所以將門設計的如此不人性,主要是為了防止大牢裡的罪囚們暴動。
罪囚們一旦暴動,很難長驅直入的打出刑部大牢。
光是刑部大牢的門戶,就足以拖延罪囚們許多時間,給朝廷爭取出足夠的時間,調遣重兵彈壓。
雖說刑部大牢建成以後,從沒有出現過罪囚暴動的事情。
但是該做的防護措施還是要做的。
寇季見到石元孫的時候,石元孫帶著鐐銬,大大咧咧的坐在牢房內的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