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遞到宮裡的奏摺,趙禎都看過,所以瞭解內情。
寇準見趙禎點頭,就繼續說道:“可牆倒眾人推的道理,官家應該懂得。呂家兩代人積攢下的門生故舊的力量,固然強大,可面對滿朝文武,還是不夠。
昔年澶淵之盟過後,老臣在朝中的力量,遠比呂家兩代人積攢下的要大。
可老臣最終還是落了個被貶出京城的下場。
滿朝文武若是誠心跟呂夷簡作對,單憑呂夷簡的那點力量,是不可能擋得住的。
一旦呂夷簡和曹瑋在燕雲之地戰敗。
到時候呂家的一些門生故舊,說不定會倒戈相向,去幫著滿朝文武,對付呂夷簡和曹瑋。
到那個時候,朝野上下所有的官員都在彈劾他們二人,即便是官家有心袒護,恐怕也保不住他們的地位和官爵。”
寇準如今功成身退,離開了中樞,沒辦法再次權傾朝野,也威脅不到趙禎的帝位,所以他不怕在趙禎面前說一些犯忌諱的話。
為了讓趙禎看清楚形勢,他分析的很透徹。
趙禎聽完了寇準的話,眉頭擰成了一團。
趙禎有心反駁,卻說不出反駁的話。
牆倒眾人推,在大宋朝堂上,是一件十分尋常的事情。
一個官員遭了難,沒有幾個人會上去雪中送炭,反而會有許多人上去踩一腳,徹底的將其踩到肉泥了。
呂夷簡和曹瑋若是真的到了牆倒眾人推的地步,那他還真不一定護得住。
李迪倒下的時候,他就沒能護得住。
當時有寇季在朝堂上發飆,震懾了一下群臣,才保住了李迪的性命。
可如今寇季生死不明,沒人幫他震懾一下群臣。
寇準已經離開了中樞,經常出現在朝堂上,干涉朝政,插手政務,對他們君臣二人都會有所影響,無論是名望,還是威嚴。
除非他皇位受到了威脅,不然寇準絕不可能出現在朝堂上幫他震懾群臣。
寇準此次插手政務,那是因為此次的政務,關係到寇準唯一的孫兒,於情於理,寇準都能插手一二。
王曾名望和威嚴上始終差了一些。
張知白廉潔的有點過分,從而導致了門下依附者少的可憐。
張知白遲遲沒有晉升參知政事,並不是因為功勞不夠、資歷不夠。
而是他在朝堂上發聲的時候,沒多少人聲援他。
所以他也震懾不住群臣。
沒人幫趙禎震懾群臣,單憑趙禎一個人的聲音,很難壓服百官。
在太祖、太宗、真宗三人的嬌慣下。
大宋朝堂上的官僕們,並不怕主家。
反而更怕心狠手辣、威望頗高的大管家。
比起寇準,呂夷簡併不是一個合格的大管家。
李迪、王曾、呂夷簡等人,幫寇季鋪路,認定了寇季可以進入到內廷接替他們的班,就是因為寇季有成為心狠手辣、威望頗高的大管家的潛質。
寇季身居六部的時候,就能震懾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