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就是猜到了他在晉寧軍軍營中請出箭令會有什麼結果,所以果斷選擇了伏殺。
王凱伏殺了晉寧軍主將以後,提著晉寧軍主將的腦袋,悄悄的入了軍營。
他先是透過軍中的監軍、推官等人,將晉寧軍主將在軍中的心腹控制了起來。
然後再當眾拿出了箭令和晉寧軍主將的腦袋,向晉寧軍的將士們宣告,他奉命接掌了晉寧軍的兵權。
有監軍和推官們配合著王凱說服晉寧軍的將士,將士們很快就接受了這個事實。
為了儘快的掌控晉寧軍,調動晉寧軍計程車氣。
王凱在說服了晉寧郡將士們以後,又相繼罷免了晉寧軍主將的那些心腹們的官爵,將他們騰出的官爵,賜給了那些在軍中威望頗高的部頭、什長。
有了監軍、推官、部頭、什長等人的幫襯,王凱徹底掌控了晉寧軍。
在掌控了晉寧軍以後,王凱派人給寇季送了一份請罪的文書,然後帶著晉寧軍,趕往了保德、麟州附近的黃河沿線,去抵禦遼人。
王凱之所以要請罪,是因為他擅自將軍中的官爵,賜給了其他人。
雖說事急從權,寇季不一定會怪罪他。
但他多少得向寇季表個態,認可錯。
這便是規矩。
事實證明,寇季很吃他這一套規矩。
寇季在拿到了王凱的請罪文書以後,對王凱的做法很滿意。
不驕不躁、敢做事、敢認錯、懂規矩。
如此下屬,才算是一個好下屬。
寇季心裡對王凱的評價,有提高了幾分。
在給王凱回信的時候,寇季在信中痛罵了王凱一番,但卻沒有給出什麼實質性的懲罰。
最大的懲罰就是讓王凱出了一筆錢財,安置那些跟隨著晉寧軍主將一起被王凱伏殺了的隨從們的家眷。
錢財方面的懲罰,對家底豐厚的王凱而言,真的不算什麼。
王凱領著晉寧軍趕到了黃河邊上,剛好撞上了遼人分出的一支偏師準備渡河。
王凱沒有下令讓晉寧軍渡河去迎敵,反而帶著晉寧軍將士,站在岸邊上靜等著遼人渡河。
遼人投鼠忌器,不敢渡河,只能隔著河,跟王凱率領的晉寧軍將士們對望。
王凱抵達黃河岸邊沒多久以後,劉亨帶著一萬青塘兵馬也出現在了黃河岸邊上。
遼人見此,果斷退走。
河邊有數萬大軍靜等著他們,他們又不擅長在水上作戰,強行渡河,那就是找死。
即便是晉寧軍、青塘兵馬的實力不如他們,也可以在他們渡河的時候,給他們一個迎頭痛擊。
河面上有沒有遮擋,他們大部分人也不會水。
一旦踏上了渡河的道路,他們就是一個個活靶子。
遼人善戰不假,可他們也不可能傻乎乎的送死。
渡河不成,遼人偏師就折道趕往了銀州,去捅銀州的腚眼。
王凱和劉亨在見到遼人退走以後,立馬兵分兩路,一路趕到保德去,馳援清山軍,一路留在原地,開始佈防,防止遼人派遣其他偏師渡河。
寇季得到王凱和劉亨二人派人送來的軍情的時候,已經到了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