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真正能掌大權的,就那麼幾個位置。
朝中真正能參與到朝中大事決策的,也只有那麼幾個位置。
一個蘿蔔一個坑。
張士遜倒下了,非但不會影響他們在朝中的地位,反而還會騰出位置,讓他們為他們自己人,爭奪。
所以,從他們六人進殿,到趙禎開口,都沒有人提及張士遜。
彷彿朝堂中沒有這個人似的。
趙禎坐在高處,盯著自己手下的九位重臣,聲音略顯沉重的道:“朕今日召諸位前來,是有一件大事,要跟諸位商量。”
王曾、呂夷簡、寇季等人,分別依照文武份屬不同,分別坐在趙禎下首的兩側。
聽到了趙禎的話,九人沒有開口,皆做出了聆聽狀。
“西夏干涉我大宋的內政,朕很不滿意。朕有意教訓一下西夏,可又怕驚到了其他番邦使節,所以朕有意安撫一下其他番邦的使節。
朕準備跟其他番邦使節,簽訂一個盟約。”
此話一出。
九人神色各異。
王曾、呂夷簡、寇季三人知道內情,所以穩坐釣魚臺,沒有開口。
曹瑋臉色如常。
高處恭微微皺起了眉頭。
張知白一臉疑惑不解。
王雲升和李昭亮二人,有意無意的瞥了寇季一眼。
見寇季神色如常,他們臉上也沒有任何神色。
剩下的一人,跟張知白一樣,有些茫然。
短暫的沉默過後,高處恭眉頭緊皺著道:“要……求和嗎?”
高處恭不贊成趙禎的話。
十分不贊成。
大宋向遼國求和,那是迫不得已。
但那些番屬算什麼東西,他們也有資格讓大宋向他們求和?
高處恭雖然貪婪,但他也是主戰派的一員。
他是在座的眾人中,唯一一個親眼見證過太祖朝、太宗朝、真宗朝三朝各種變化的老臣。
他親眼目睹了大宋朝的權力更替,也親眼目睹了武勳是如何由盛變衰的。
武勳的地位,到了如今,已經變得十分的危險。
若再不穩固根基,那倒下的可能性極大。
雖然趙氏皇族,一直兌現著與國同休的承諾。
但能不能真正的與國同休,能不能守得住家業,還得看自己。
曹家如今出了一位皇后,若是再得一個皇子,那曹家三代無憂。
高家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