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氣、喊殺聲,瞬間瀰漫了整個戰場。
李迪盯著山下了磅礴的攻城場面,略顯振奮的道:“老夫還從沒有見過二十萬兵馬攻打一座城池的場面,今日一見,果然震撼。”
寇季贊同的點點頭。
他也沒見過。
二十萬兵馬攻打一座城池的場面,在古代是十分罕見的。
往往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鬥,投入的兵力總和,也不過二十萬左右。
強國與強國之間的戰鬥,投入的兵力總和,也很少有超過一百萬左右的。
兵馬人數在超過了三萬以上後,就不會聚在一起,攻打一座城池。
而是會分兵。
分左中右三路兵馬。
然後再細分。
其目的就是將更多的兵力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以最短的時間內擴大戰果。
在此期間,主力兵馬很少有超過十萬之數的聚攏在一起。
二十萬兵馬攻打一座城池的場面,很難見到。
除非是大軍匯合,攻打都城一類的地方。
……
攻伐西涼城的戰役。
從中午一直持續到了傍晚。
雙方廝殺了足足一個下午。
種世衡以一支精幹的奇兵,破開了城頭上西夏兵馬的防守。
種世衡隨後發起的攻擊,卻最先攻上了城頭。
隨著種世衡開啟了局面,角廝羅方隨後也攻上了城頭。
然後是朱能,最後是李昭亮。
朱能手下的兵馬雖然人困馬乏,但是得到了寇季許諾的封爵賞賜以後,還是十分勇猛的,加上巡馬衛的兩千多火槍手助陣,比李昭亮快了一步。
城內的野利旺榮很努力了,也很拼命了。
但是他無法逆轉局勢。
他率領的兵馬多是騎兵,並不適合守城。
加上手裡沒有大型軍械輔助,很難擊潰四倍的敵人。
敵人如同潮水一樣從西面八方湧來。
他可以將手下的兵馬分成四份,固守在四面城牆上,卻沒辦法將自己分成四份,放在四面城牆上,指揮四面城牆上的西夏兵馬作戰。
城外指揮著兵馬作戰的人,李昭亮可能會比他弱一線,朱能跟他不相上下。
角廝羅和種世衡,卻比他強了不少。
種世衡治下的清澗城,就像是一枚釘子一樣,紮在西夏邊上,紮了多年,西夏也沒能奈何他。
由此可見,種世衡的厲害。
角廝羅雖然很少在戰事上見到他的身影,但並不代表他不會作戰。
論戰場上的殺伐之道,他比安子羅還強一線。
遼國、青塘、西夏,不會指揮兵馬作戰的人,根本沒資格稱王,沒資格凌駕於其他人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