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捧日軍將士、民夫們的封賞公文傳達下去以後,寇季拿著張元的封賞公文,陷入到了躊躇當中。
倒不是朝廷對張元的封賞太過苛刻。
相反,朝廷對張元的封賞十分豐厚。
出手就是一個五品官。
直追當年的角廝羅。
當年的角廝羅,沒有完成青塘的一統,也沒有徹底掌握青塘的權力,但在名義上,卻是青塘共主。
名義上掌控著堪比西夏的龐大領土。
即便如此,朝廷也不過賜予了他一個五品官而已。
張元就不同。
張元所在的元山部,從無到有,部族的族眾,大多數是路上撿的。
轄下唯一統治的一座城池,也在寇季授意下,主動放棄。
可以說,張元所在的元山部,就是一個三無部族。
即便如此。
朝廷仍然願意賜封張元一個五品官。
可見朝廷對於張元在西行路上幫助大宋建功立業的功勞,十分認可。
對於張元而言,有了朝廷的青睞,有了朝廷的認可,以後他再跟朝廷打交道,就會省去很多麻煩。
對於張元,對於元山部,朝廷的賜封,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可對於寇季而言,並不算是一件好事。
朝廷越是看重張元,張元以後走到檯面上的機會就越大。
暴露的機會也就隨之變大。
更重要的是,一旦朝廷賜封張元的公文,送到了張元手裡,那麼張元就再也沒有回頭路可走。
寇季亦是如此。
一旦被人挖出寇季和張元二人中間存在著主僕關係。
那麼寇季瞞著朝廷,在域外裂土封疆,圖謀不軌的罪責,就無從辯駁。
趙禎縱然再親善寇季,也不可能容忍寇季在域外裂土封疆,圈養大批兵馬。
寇季就是為此在躊躇。
公文沒有送到張元手裡之前,他還能想辦法回頭。
公文一旦送到了張元手裡,那他就沒有回頭路可走。
寇季在殿內躊躇了許久。
長嘆了一聲。
“算當哥哥的對不起你了……開弓沒有回頭箭……事情到了這一步,退是麻煩,不退也是麻煩,還不如不退……”
“總歸是為了你趙氏江山設下的棋子,而不是為了我一己私利設下的棋子,在這一點上,我是對得起你的。”
“你為我兒子起名的事情,我就不埋怨你了,就當是對你的補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