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重甲騎兵,就是靜塞軍。
太宗端拱元年,宋遼兩國在唐河一帶開戰,靜塞軍作為先鋒,出現在宋遼戰場上。
唐河一戰,一舉擊潰了遼國最引以為傲的鐵林軍陣型,一路追擊遼軍至曹河,斬首五千,繳獲馬匹上萬,一戰成名。
靜塞軍也藉此被晉升為大宋禁軍之一。
此後的歲月裡,先後出擊,皆有斬獲。
直至澶淵之戰。
靜塞軍軍頭(軍都指揮使)因多次出征,人困馬乏,不肯再次出陣,被監軍所斬,靜塞軍將士們群龍無首,拖著疲憊的身軀,在監軍催促下踏上戰場,被遼軍打了個半殘。
最後變得岌岌無名。
眼前這位名叫彭越的大漢,說是大中祥符年間卸甲的,那麼他離開行伍的原因,必然跟澶淵之戰多多少少有些關聯。
不然以他靜塞軍軍使的身份,不可能淪落成為一個平民。
宋軍軍制,步軍都一級的官員,稱之為都頭;馬軍都一級的官員,稱之為軍使。
都頭和軍使平級,轄下率領一百軍卒。
彭越這個類似都頭的軍使的身份,可不是《水滸傳》中武松那個都頭能比的。
武松那個縣衙裡任命的都頭,只能算是一個大吏。
彭越的軍使身份,卻是實實在在的軍官。
一官一吏,有明顯的不同。
而且依照大宋軍中的慣例,但凡擔任禁軍軍使的軍官,前面都會加一個散階官職。
比如從九品的陪戎校尉,又或者正九品的仁勇校尉。
以靜塞軍的特殊性,彭越卸甲的之前,軍使職稱前面,應該加的是正九品的仁勇校尉。
但,無論之前彭越是什麼身份,寇季現在都不太關心。
他現在最關心的是流民鬧事的問題。
寇季盯著彭越,質問道:“你要本官給你一個怎樣的交代?”
彭越仰著頭,不卑不亢的道:“不是給草民一個交代,而是給所有的災民一個交代。”
“什麼交代?”
寇季冷聲質問。
彭越沉聲道:“朝廷發給我們的糧食去哪兒了?為何你要用沙土,冒充糧食,哄騙我們?”
寇季冷笑道:“朝廷發給你們的糧食,自然是在汴京城裡的糧庫。該給你們的時候,自然會運出來。本官從沒有用什麼沙土,冒充過糧食。
本官運送那些沙土過來的時候,可曾告知你們,那是糧食?”
彭越微微握了握拳頭,咬牙道:“不曾……”
寇季高聲質問道:“那你說說,本官何時哄騙過你們?”
彭越仰起頭,目光灼灼的盯著寇季,質問道:“既然不是糧食,為何你要把它們跟糧食堆放在一起?”
寇季瞥了彭越一眼,冷笑道:“本官准備的東西,自有用處,需要跟你們多解釋。”
彭越臉頰漲得通紅,吹鬍子瞪眼的道:“朝廷發給我們的東西,我們為何不能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