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招呼了一聲,一行人抬著犁具到了金水橋邊上,經過了禁軍將士們盤查以後,抬著犁具進了宮。
到了垂拱殿的時候,就看到了文武大臣們幾乎全到了,此刻正待在殿內,靜靜的等著他們。
寇季帶著工部的人入了殿,躬身施禮。
“臣等,參見官家,參見太師……”
寇準大手一揮,朗聲道:“不必多禮……老夫聽聞你們工部造出了新的犁具,比原有的曲轅犁效果更佳?”
寇季拱手道:“回太師話,我工部確實造出了新犁具。”
寇準擺手道:“農桑乃是國之根本,半點都不能馬虎。若是真有新的犁具,你工部自然是大功一件。把犁具呈上前,讓官家、老夫,還有百官們一起瞧瞧。”
寇季點頭答應了一聲,讓王雲升帶人抬著犁具到了垂拱殿中。
王雲升也沒有賣關子,當即掀開了兩種犁具上的紅綢,露出了兩種犁具。
趙禎、寇準,文武大臣的目光,齊齊落在了犁具上。
“新鐵打造的……”
“鐵轅……比原有的木轅更耐用……”
“兩面犁……一般人力,恐怕很難拉動……”
“……”
文武大臣們盯著兩種犁具,議論紛紛。
文武大臣們能看出兩種犁具中的優點,寇準、王曾、李迪三人,自然也可能看出。
趙禎自然也看出了一些不同。
原由跟皇家的一則規矩有關。
皇家在城外的皇莊內,有那麼一片特殊的田地,就是由官家、皇后等人親自耕種的。
趙禎登基了三年,已經去城外的皇莊上,親自扶犁,耕種了三年。
當然了,趙禎不可能真的像是耕農一樣,一直在田間勞作。
但是每年春種秋收的時候,他是必須要去皇莊裡做做樣子的。
為的就是告訴天下間的百姓,朝廷很重視農桑。
趙禎雖然看出了工部獻上的兩種犁具的不同,但是卻不知道其優劣性。
還是陳琳在一旁小聲的告訴他,那兩種犁具中,可以一眼看出來的一些優缺點。
寇準盯著兩種犁具,詢問道:“兩種犁具,有何優點,又有何缺點?”
文武大臣們聞言,豎起了耳朵,靜靜的等著寇季解釋。
寇季卻沒有開口,而是把王雲升推到了前面。
王雲升在文武大臣們注視下,挺直了腰板,朗聲把兩種犁具的優劣性,說了一遍。
當聽到了王雲升講述,兩種新的犁具,可以將原有的曲轅犁一天耕種兩畝地的效率,提高到四畝、六畝的時候。
文武大臣們,一臉驚愕。
兩種新的犁具,居然提高了兩倍、三倍的耕種效率,他們怎麼能不吃驚。
兩倍、三倍的耕種效率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只要有足夠的土地,大宋朝年產的糧食,可以跟著提升兩倍、三倍。
大宋朝的良田沒有空閒的,可大宋朝荒蕪的土地,卻多不勝數。
若是朝廷在推行新農具的情況下,允許各地百姓酌情開荒。
那糧食的產糧,一樣可以增多。
新的農具不僅會帶給百姓們極大的便利,同時也能幫助百姓們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去開荒。
“不可能!”
李諮第一個跳出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