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到了東華門,跟李迪、王曾、向敏中三人攀談了一二。
向敏中似乎感染了一些風寒,說話甕聲甕氣的。
他揮手把寇季叫到了身邊,詢問道:“你小子背地裡還謀劃什麼?”
寇季異常乖巧的道:“什麼也沒謀劃啊。”
“呸……”
寇季話音剛落,李迪先啐了一口。
王曾哼哼了一聲。
向敏中直接瞪起眼,罵道:“老夫信你有鬼。你小子壞透了。”
“真的什麼也沒謀劃。”
“……”
李迪往一邊指了指,“去,那邊站著去。你一個小小五品官,站在一群二品大員所站的位置,你夠資格嗎?”
寇季一臉無語,退到了一邊。
向敏中三人不再搭理他。
上朝的時候到了以後,寇季跟隨著百官們一起過了金水橋,入了垂拱殿。
等他們到了垂拱殿以後,寇準、趙禎已經到了垂拱殿坐下了。
自從寇準久居皇宮以後,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
以前都是百官等官家,現在是官家等百官。
寇準之所以這麼做,倒沒有壓官家一頭的心思,純粹是為了節省時間。
百官入殿,施禮過後。
開始論政。
首先是議論東北邊疆裁撤廂軍的問題。
論了一圈,最終決定,精簡東北邊疆四個廂軍的兵額。
為了避免精簡廂軍過程中,東北邊疆邊防羸弱的問題,又將東北邊疆附近駐紮的禁軍,往東北邊疆遷移了一段距離。
精簡廂軍的問題敲定以後,文官們笑容燦爛,武勳們如喪考妣。
隨後,便是三司副使上奏,為趙禎此前給出的那些官員們論功升官的問題。
三司副使抱著朝笏出班,奏道:“官家,太師,經我三司核准,官家此前提到的那一批官員,確實有功於朝廷。
其中三人可以調任回汴京,擔任要職,其餘人等可以酌情升遷。”
趙禎聽到這話,心裡恨的牙癢癢,嘴上卻笑呵呵的道:“如此甚好。”
趙禎看向寇準,詢問道:“太師以為如何?”
寇準不鹹不淡的道:“具體官職可有定論?”
三司副使躬身道:“回太師,新平縣令可官升三級,調入豳州知州衙門。
豳州知州,可調任到京兆府,擔任京兆府尹……”
三司副使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
寇準淡然的點了點頭,詢問寇季,“吏部!這些官員在各地的風評如何?”
寇季躬身道:“回太師,根據各地奏上來的風評看,但是沒什麼不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