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雲現在不認識太子姬重瑞。
倒是由於偶然的原因,認識了二皇子姬重錦,三皇子姬重華,另外還有十多位皇子,葉雲肯定沒有功夫都去認識。
不過,貌似二皇子、三皇子的優勢更大。
其他十多個皇子好像只有靠邊站的份。
“葉雲愛卿,你也可以參與公開議論諸位皇子之事,至於封賞,等早朝結束之後再說。”姬業皇上對葉雲道,然後走上臺階,坐在龍椅上俯視下方。
“公開議論十多位皇子?”葉雲有點驚訝,看來,姬業皇上想換太子很久了,今天居然直接公開,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這麼做會遭到很大的非議,並且會極大的影響父子關係。
“公開議論?……”
臣子們疑惑著,也不敢,這種事情,他們哪裡敢公開,要是得罪了哪一位潛力股皇子,以後滿門抄斬都不知道。
一般的爭權活動,前期肯定都是暗地裡進行的,到了最後的致命一擊,才會公開出來。
要是最開始就公開了,只會吃虧不討好,打草驚蛇,反被暗算。
在聽到姬業說要公開議論諸位皇子時,大殿上的十多位皇子基本都是面露土色,有些膽寒。
這些皇子,除了幾個不到十歲的,其他的一些,有幾個是乾淨的?甚至有些像三皇子姬重華一樣,不僅想著奪得太子之位,還想著他父皇早日下臺,他來登基做人君。
姬業道,“怎麼了,都不敢?”
臣子道,“這樣似乎不妥,會引起皇子和皇上父子間的矛盾,還會導致我們臣子和諸位皇子間的芥蒂。實在不是社稷之福。”
十多位皇子也紛紛道,“是的,父皇,公開議論似乎不妥。”
“哼!怕就是怕!說那麼多廢話幹什麼。你們,凡是十五歲或以上的皇子,全部呈上你們所寫的《安邦定國策》,前幾次的早朝我是說過的,要是沒有寫的,就是不尊重父皇的旨意,我也不和你們追究,但不再有勝任太子的資格。”姬業在龍椅上板著臉道。
“哦,好,我們都寫了……”
一共有**個皇子都到了十五歲,呈上他們精心準備的《安邦定過策》。
因為皇子們的訊息都很靈通,昨天就知道了皇上今天要早朝,所以都以防萬一,準備了《安邦定國策》。
其實有好多皇子,都是別人代寫的。
因為每個皇子身邊都有一幫人,是幫他們謀劃各種事情的。
姬業首先拿了現任太子,十八歲的姬重瑞的策論。
隨意翻開第一頁,只看到標題《仁義治天下》,立即眉頭一皺,火冒三丈,把文章直接狠狠的甩在一邊,罵道,“姬重瑞,你寫的什麼狗屁,明明知道我遵從的是法治,卻還寫仁義治天下,難道你認為我不夠仁義,是暴君嗎?你現在反我的心理越來越嚴重了。”
這簡直有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味道。
似乎,姬業對他的大兒子現任太子姬重瑞已經不爽很久了,早就不喜歡了,現在是公開的說要換太子,根本不顧及什麼父子之情了。並且,還是莫名其妙的大聲呵斥,強加罪名。
葉雲根本不知道原因是什麼。
難道僅僅是父子間政見不同,葉雲覺得沒有這麼簡單。
其他大臣不住的皺著眉頭,不敢吭聲,是個人都明白,姬業是想找個機會,找個理由對他的大兒子現任太子姬重瑞開刀,直接取消他的太子之位,更換其他人選。
至於原因是什麼,這些大臣基本也能明白九成。
這些大臣中,屬於太子心腹的越來越少,看到這種情況,雖然沒有落井下石,但心裡都暗自高興。
而18歲的太子姬重瑞一臉老實巴結、善良仁慈的樣貌,一副童叟無欺的老好人神情,對於姬業這麼不喜歡他,公然的要換太子,他也沒有什麼仇恨的表情。
“父皇,兒臣讀歷代聖賢書,知道孝道、仁義的重要性,乃是歷代先賢的不二古訓。就算父皇廢除兒臣的太子之位,兒臣也沒有半句怨言,何來反父皇之說。只是寫一本發自肺腑的策論罷了。”姬重瑞雙膝跪在地上,低著頭流著眼淚說著。
“既然皇上要各位皇子寫各自定國安邦的策論,那麼就應該允許各抒己見,不能像奉承一樣,故意寫和皇上觀念一樣的文章。太子的這篇《仁義治天下》絕對是他所想所為所作的,而其他皇子的,老臣就不敢保證是不是別人代作了。”
說話的是一位老臣,他雙目圓睜,頭髮皆白,膀闊腰圓,雖然年事已高,但仍舊有一種寶刀未老的味道。
他是一位武將,曾經官拜大將軍,現在是太子太師,負責教授太子的武道,是大殿中極少數堅定支援勢弱太子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