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位之後的你,發現老爹留給自己的江山已經是滿目瘡痍,搖搖欲墜的帝國。】
【朝堂上,黨爭打的頭破血流,將皇帝置若吉祥物,有從龍之功的東林黨已經一躍間成為朝中最大黨派,主掌內閣、都察院及六部,眾正盈朝。】
【在東林黨的擠壓之下,孤立無援的朝臣們被逼無奈,組建了齊黨、楚黨、浙黨等黨派,去對抗東林黨。一時間,朝堂上殺得血流成河,烏煙瘴氣。各地天災不斷,黎民百姓流離失所,醞釀著盛怒的風暴。】
【反觀邊疆,建州女真酋長努爾哈赤率軍攻陷了沉陽,總兵尤世功、賀世賢都戰死,總兵官陳策、童仲揆、戚金、張名世前去援助遼東戰事,和後金軍在渾河大戰,但全軍覆沒。之後,努爾哈赤攻取了遼東重鎮遼陽,經略袁應泰自殺,大明的國門已經及及可危。】
【當初嘉靖皇帝舉兵數十萬討伐的西南,如此反倒成了大明最安全的地方,有西南祁王府坐鎮,西南數百年來風調雨順平靜無憂,讓大明再無遠南戰亂之禍,可以將目光聚精會神的放在北部的戰爭中。】
【可即便如此,大明依舊在北部的戰爭中節節敗退。】
【現在有一個壞訊息和一個好訊息,壞訊息是:大明要亡國了,危險程度僅次於當年土木堡之變後,瓦剌人兵臨城下的局面。然而當年京城保衛戰時,大明有祁武王朱高燨,有少保于謙,如今大明又有誰能挺身而出?】
【好訊息是:如果你能在這種情況下挽救大明,史書上就算不把你誇成千古一帝,也是一代明君了。】
【比較尷尬的是,你並沒有力挽天傾的能耐,你最大的特長就是:做木工。】
【你做木工手藝爐火純青,做出的木工栩栩如生,可謂是木匠界的一代宗師。】
【為了幹好木工這個活,你把自己的本職工作「皇帝」的任務,交給了兩個人。】
【宮裡的事,交給乳母客氏,宮外的事,交給太監魏忠賢。】
【用魏忠賢,來遏制東林黨,你知道,魏忠賢雖然有壓制東林黨的能耐,可也好造成另一個困局:宦官干政。】
【在東林黨制約皇權和宦官干政之間,你聰明的選擇了後者。一邊當著木工,一邊利用著魏忠賢平衡朝局。】
在明初的時候,尤其是洪武一朝,是宦官最黑暗的時代。
太祖皇帝朱元章為了防止宦官干政的情況出現,在宮門前立了一塊三尺高的鐵碑,上面鑄著八個大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上朝的官員每天進宮的時候,都能看到這塊鐵碑。
到了朱祁鎮這一朝,權傾朝野的宦官王振看這碑不順眼,直接給開國皇帝的手跡給扔出去了,大明朝的宦官不得干政,成為了一個笑話,而朱祁鎮對於這種侮辱太祖的事情保持沉默。
天啟帝任由太監魏忠賢做大,其實也是迫於無奈。
明朝廢除了丞相,內閣大臣往往成為權臣,明朝皇帝被架空已經屢見不鮮,天啟帝也不例外,而他利用魏忠賢清除尾大不掉的東林黨,讓皇帝重新掌握住了權力。
太監的權力來源於皇帝,皇帝要想解決太監簡直是分分鐘的事情。不管太監權力多麼大,比如劉瑾、魏忠賢,一旦失去了皇帝的支援,就成為文臣攻擊的物件,身家性命都無法保得住。
說到底太監也是皇帝的棋子,需要太監的時候就把他捧上來,不需要的時候就把他丟出去給眾人洩憤。
【天啟六年夏天,京師爆發大水,江北、山東出現了旱災和蝗災。當年秋天,江北又發大水,河南出現蝗災。大江南北,民不聊生;朝廷內外,危機四伏。】
【二百六十年前,太祖朱元章一聲怒吼,吼得異族魂飛魄散,吼得漢人挺直了嵴梁
!】
【一百八十年前,太祖餘威消磨殆盡,世人已經忘記了那聲震古爍今的怒吼。土木之變將漢人送到了深淵的邊緣,中原死氣沉沉,眼看著就要重蹈覆轍之時,年近六十的祁武王朱高燨,從西南殺到京城,再從京城殺到漠北腹地,南征北戰五十餘年未嘗一敗,再一次將大明推上了日月之巔,喚醒了漢人的血性!】
【自祁武王之後至今一百八十年,在中原的土地上,再也沒有如太祖、如祁武王那般的英傑了。】
【你朱由校不是千古一帝,沒有光復大明的本事,你只能利用宦官來勉強讓帝國苟延殘喘,任由這漢人江山陸沉。】
【天啟五年五月十八日,你遊湖時乘坐的小舟翻船,落水後雖僥倖活了下來,但身體卻愈發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