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飯莊的專案,打一開始就是我的主意,有勞各位捧場。在座的各位能這麼信任我,幫著我把這專案爭取了下來,還一直陪著我走到這一步,實在是感謝各位啊!”
寧衛民停頓了一下,先表示了一下場面上的客氣。
該做的姿態總要做一下的,這是必須的程式。
否則身為一個年輕人,他下面說的話恐怕就有輕狂之嫌,不會受到歡迎。
“這兩天,我們大家一起去實地考察了一下兩家經營宮廷餐飲的飯莊情況。確實,發現我們和人家比差距較大,可這並不打緊。”
“因為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嘛。哪怕暫時解決不了,也能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去想對策。”
“所以無論怎麼樣,頤和園聽鸝館和北海仿膳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樣板模式,讓我們能更全面的看待自己,這樣才能盡力揚長避短,把專案做的更務實。”
在那五顏六色,分門別類,堆得跟小山一樣的蔥薑蒜、各色菜蔬和雞鴨魚肉的新鮮食材中。
劉師傅的一個徒弟已經開始給一籠剛出鍋的白麵饅頭印紅喜字兒了。
另一個徒弟也在把剛剛蒸好的“鴛鴦扣”一碗一碗底往外拿。
眼瞅著用不了一會兒,這兩樣東西就得往屋裡準備開席的桌上端了。
喝夠了茶水的劉師傅也繫上圍裙抄起了鐵鍋大勺,開始熱鍋下油,準備正格的耍手藝了。
只聽“刺啦”一聲響,灶火升騰啊!
可也不知怎麼了,邊大媽看看屋外頭明亮舒展的藍天,又看看窗戶上的大紅喜字,再看看嘴裡不住說著吉祥話兒的親人朋友街坊們。
突然間,就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淚。
好在在滿屋子人的錯愕裡,還有米嬸兒和羅嬸兒懂得老太太的心。
這倆老鄰居很能理解她身為母親的心情。
於是一個遞過來一塊手絹,一個扶著連聲安慰,也都陪著邊大媽紅了一雙眼圈。
羅大嬸兒唸叨,說邊大媽這幾十年把倆兒子拉扯大了,實屬不易。
米嬸兒也勸,說如今苦盡甜來,總算熬出來了。
邊大媽緊著更正,說還不算全熬出來,她還有一個二小子呢。
米嬸兒卻笑,說邊大媽那也比自己強啊。
就這時候,關鍵的一刻終於來了。
忽然間就聽門外有孩子們在嚷,“新媳婦進衚衕啦,新媳婦進衚衕啦!”
於是頃刻間,待在屋裡所有人都歡呼雀躍起來。
邊大爺神色一凜,登時抻了抻衣裳。
而邊大媽則有些愣怔,似乎有點不敢置信似的。
還是在米嬸兒和羅嬸兒共同催促下。
老太太才確信了好訊息的真實,趕緊抹去了臉上殘存的淚痕。
就這樣,邊家老兩口在屋裡一群人的簇擁下,帶著難以言表的激動和幸福的心情迎出門去。
院兒外頭,羅家大兒子羅廣盛和寧衛民面衝緩緩駛入,裝扮得花花綠綠的兩輛“滬海”牌汽車。
一起用紅雙喜菸捲兒,點燃了炮仗。
當打頭的那輛小臥車突破鞭炮的轟炸,緩慢停在當院兒門口後。
一對兒新人,和作為娶親太太的羅家大兒媳婦,以及對方姨媽充當的“送親太太”,先後都從由車上走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