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火器發展迅速,各種有用沒用,稀奇古怪的兵器發明瞭不少,思想十分超前,用火藥炸城並不是稀罕事兒,但操作這麼精準,就很少見了。
不說李元胤割了滿達海的人頭,就說這炸城的手段,就令金聲桓十分感興趣。
如果有這麼一支善於破壞城池的隊,那遇見攻不下的堅城,轟開一道口子,大軍豈不所向披靡。
當下他私下找來李元胤談了談,發現確實是個人才,更是喜歡的不行。
正好萬元吉追上了大軍,金聲桓遂即親自找上去,要求把李元胤劃入他的麾下。
金聲桓打了這麼大一個勝仗,萬元吉不好不給他面子,他也沒弄清楚李元胤的來歷,便點頭答應,而且幹脆讓李元胤帶上本部,再從礦工中挑選千把人,湊足三千之數,賣給金聲桓一個人情。
有了督師允許,金聲桓將李元胤收入麾下,他不僅得了一員大將,而且作為上級,斬殺滿達海的功勞,他也得分去一半。
金聲桓心情大好,當即催促大軍浩浩蕩蕩的跨出江西,進入池州地界。
早一步逃過去的清軍騎兵,已經給沿途各州府帶來了前線大敗的訊息。
清廷委任的官員得知在潰兵後面就是追殺而來的明軍,紛紛感到極度震驚,不等明軍殺到,就帶著細軟倉皇逃命。
滿達海死後,入贛清軍的主心骨,成了固山額真金礪,他逃入池州,也沒想著防守,而且就算想守,他也守不住。
在後背有十萬明軍追來的情況下,他壓根不敢停留,直接往江寧逃去。
明軍這邊,只要挑著滿達海的人頭,在城下一轉,沿途城池便全部投降,十萬明軍三天之內,連陷建德、東流、吉陽,兵抵黃石磯與安慶隔江相望。
清軍三路入寇楚贛,北路的糧草物資,由河南等地提供,屯在新野,中路和南路都是江南出兵出糧,安慶便是物資糧草的中轉地之一。
負責兩路大軍後勤的清巡撫蕭起元,正在安慶,他聽說滿達海被殺,又見對岸近十萬人馬,旌旗蔽天,隨時可能渡江,他顧不得許多,沒與人商議,就倉皇逃往廬州,並打算一路不停,直接逃回江寧。
明軍在黃石磯停歇幾日,找到船隻便分批渡江。安慶城內的清兵,居然不敢建立江防,不過他們想建也沒法子建,城中只有三千人馬,排排站也沒個幾裡地,建哪門子的江防。
七月二十日,金聲恆領戰將百員,大兵十萬,兵臨安慶城下。
當初左部東叛,號稱百萬,也就是在這兒便被黃得功攔住、擊敗。
金聲桓作為左部的一員,時隔三年後,在來到這座城下,心中有些感慨。
那時左部是進退失據,往前進不了南京,往後回不了湖廣,兩面為難,現在他又回到安慶,舊時經歷仍舊歷歷在目,而且同樣有兩個抉擇,放在他的面前。
東望金陵,還是西解武昌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