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還未亮,王彥在許嫣嫣的服侍下,匆匆喝了碗稀粥,就急忙出門。
早朝制度,古已有之,只是每個朝代有所不同,明太祖是個看不得人閑的人,所以官員休息的時間很少,除了重要節日,或是發生了什麼大事,早朝可以取消之外,其他時候都要早朝,官員擅自不朝,或者撒謊不朝,一經發現都要按大不敬論處。
雖說早朝是制度,但皇帝上不上朝,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而在京的官員,也不是都要上朝。
朝廷一般每日一小朝,十天一大朝,小朝也就是大學士和六部尚書、侍郎,都禦史,十幾個人而已,大朝時人才多些,六部給事中,禦史也能上朝。
隆武是位勤政的皇帝,王彥雞鳴起床,打理儀容,吃早點,然後出門,大臣們有的走路,有的坐轎。
天色麻麻亮時,開始排隊,行禮,上朝。
王彥將昨日寫好的奏章呈上,他在上朝之前,已經與幾位閣部通了通氣,所以無人對攻打漳州提出異議,隆武皇帝也覺得朝廷遷入廣南之後,應該與清廷打上一場,遂即準奏。
下朝之後,一部分大臣就直接去各部辦公,另一些還可以回家睡個“回籠覺”,王彥則直接前往廣京城內的鑄炮坊。
漳州被李成棟、佟養甲,經營了數月之久,城牆肯定十分堅固,要打下這樣的堅城,就必須要有重炮。
王彥昨天聽說鑄炮坊新鑄之炮,已經脫模去沙,他今日便決定前往觀察試炮。
自從在廣京安頓下來以後,王彥主要是埋心經營內政,補充新卒,至於研發鑄造器械之事,他則全權交給了宋氏兄弟。
幾個月來,王彥雖然沒有過問鑄炮坊的事務,但投入的銀子,可一分也沒有減少,現在火炮終於造了出來,他心裡還是十分興奮的。
在之前的作戰之中,王彥出粵時一萬七千餘人,火器配置高達六七成,但等從楚贛轉上一圈,基本就變成冷兵器部隊。
王彥擊敗耿仲明,擊敗勒克德渾,大都是依靠火器,所以他深知火器的作用,但火器的損壞高,射程近,甚至炸膛的問題,也讓他大為不滿。
王彥之前給宋應星提過幾個要求,就是要解決官鑄火器與西夷火器相比,壽命短,射程近,標準不統一,甚至是火銃炸膛的問題。
火炮容易炸膛,第一是因為鐵質量不高,第二是工匠製作的炮管太薄,再者就是操炮手裝填火藥沒有標準,多少沒有定數,一旦火藥裝得過多,不炸膛才怪。
這幾點中,鐵的冶煉技術,不是一兩天能提高的,但裝藥量要定出個標準,鑄的炮的規格要一樣,下點狠功夫,應該能夠解決。
鑄炮坊裡,王彥邊走邊看,身後跟著一大批工部的官員,宋應星邊走邊為王彥介紹道:“閣部,按著您之前的要求,下官與匠人們,重新畫了圖紙,規定了每種火炮的大小尺寸,使得每門火炮,規制基本統一,解決了許多問題,效能基本可以與西夷火炮持平。”
“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溜溜。”王彥笑道:“今天本閣要試試你們造的大炮,如果真的有那麼好,本閣必定有賞。”
“下官這就將火炮運出城去,安排試炮。”
片刻後,一隊士卒開始搬運大炮,王彥見一門紅夷大炮,長一丈,炮口三寸有餘,炮身黑的發亮,上面一行小字,“鎮虜大將軍,明隆武三年元月鑄”,旁邊還有一行更小的字,則是“匠人吳易鎬,督監宋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