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了臨海城駐城軍的危機,青城走到一人面前,正是鎮海侯。後者見來人英氣不凡,料想必定是主將,但略顯眼生,似乎並不相識。不過,在看到青城的第一眼時,鎮海侯似有一絲恍惚,也不知是為何。
“在下唐武靖,多謝搭救。小兄弟你......請恕本侯眼拙,似乎未在萬厲軍中見過吧。”
“侯爺莫怪,小將不過剛從軍三月,現在只是萬厲軍先鋒營一先發,所以未曾與侯爺謀面。”
聽著青城自報軍銜,鎮海侯也是明顯一愣。剛才青城的所為他都看在眼裡,單是青城準確的判斷出訊號兵所在,且一箭射殺的本事來看,就知道青城不是庸手。何況不過瞬息之間他就解除了自己這邊的危機,這樣的人,鎮海侯自然是不明白如何才只是一個先發?
然而萬厲軍的事他也不敢多做評論,但是心中有一疑惑還是不免問道:“原來如此。不過,本侯冒昧,敢問小兄弟是何方人氏?”
鎮海侯竟然會問到自己的家事,青城先是一愣,沉吟片刻後回道:“回侯爺,小將青玉城人氏。”
“那青”,許是想問的事有些忌諱,鎮海侯話到嘴邊又壓了回去,環顧四周後,壓低了聲音,問道:“那原青城軍主帥段飛巖,可是令尊?”
鎮海侯一語道破自己的身份,青城明顯為之一驚,眉頭微皺,說道:“侯爺怎知?”
聽著青城的話,鎮海侯就知道自己所料不差,恍然大悟道:“難怪本侯看你和段帥如此相像,竟然真是他的兒子。你有所不知,想當年段帥東征東圖,本侯有幸同軍,親眼目睹了段帥的風采,那真是,大齊王師表率啊。其後幾年,也難忘那段時光。剛才我看到你,就好像看到了年輕時的段帥一樣,這才有此一問。”
大齊建行五年,屬國東圖政變,國主被殺,皇子李元凱被迫出逃,求助大齊。大齊本著天朝上邦的身份,對屬國之事不能不理,加上東圖事關大齊西垂門戶不能不顧,齊耀帝就命北疆王為帥,段飛巖為主將,領兵五萬出征東圖。
順利清繳叛賊後,大齊又助李元凱奪回政權順利登位,李元凱感恩大齊相助之情,這才立下誓言,東圖永為大齊屬國,並誓死為大齊看護西垂。後來齊耀帝親自冊封李元凱為東圖國主,段飛巖奉命宣召,並代表大齊和李元凱立下“永不相負”的誓言,成為一時佳話。
其實到現在,東圖境內段飛巖之名也是人盡皆知,只是奈何昔日恩人已成反賊,東圖聽聞之後舉國震驚,李元凱也曾親自上書願為段飛巖作保,但輝帝一言九鼎,也是無力抗拒。
而此刻聽鎮海侯提到此事,加上他對父親的稱呼還是如過往一樣,青城感念於此,雙手抱拳一拱手,說道:“原來侯爺是家父故人,青城無禮之處還望侯爺多多見諒。”
鎮海侯扶住青城的雙臂,輕嘆了口氣,說道:“果然是虎父無犬子啊,段帥神勇無敵,我看你雖然年紀輕輕,但一定也是個將帥之才,斷不會辱沒了他的名聲啊,哈哈。”
鎮海侯的笑聲裡,青城聽到最多的是欣慰,這是隻有真義氣的人,才會有的舉動,所以對鎮海侯的好感,又是加深了不少。只是,一想到心中疑惑,青城不禁皺起眉頭,暗想道:希望是我想錯了吧。
兩人一番交談後,青城想到眼前的局勢還不容樂觀,急忙說道:“侯爺,眼下不是說話的時候,咱們還得攻下這個礦場呢。等戰事結束,青城再好好和您聊聊。”
聽著青城的話,鎮海侯露出為難的表情來,剛想說些什麼,話到嘴邊似乎突然想到了要緊的事,無奈的苦笑了一聲,說道:“是啊,你既是段帥之子,這小小一個礦場自然是不會放在眼內了。”
說著,鎮海侯眼前一亮,又想起一事,急忙問道:“對了,楊佑將軍呢?怎麼不見他來。”
鎮海侯口中楊佑將軍正是萬厲軍右先鋒。按照大齊軍制,左右先鋒在一支軍隊中僅次於主帥、參軍和上將軍,且各掌一半軍力,可以說地位很高。加上這楊佑又是萬厲軍的右先鋒,自然是當得起鎮海侯這一聲將軍的稱呼了。
而聽著鎮海侯問到了這件事,青城回道:“侯爺,支援侯爺的只有青城這一千人馬,加上侯爺這五千人,一起做先鋒軍。至於楊佑將軍,他扔按照戰前商議的在礦場外做援護。”
“何不讓他一道進攻?眼下大門已經讓你開啟,大軍自可長驅直入,一舉殲敵。而反觀我這駐城軍的五千人馬,已經有所傷亡,實在不宜再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