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快走!說你呢,別看了,你們啊,這輩子都別想再回來。”
聽著禁軍將士的催促,段青城停下腳步,轉過身看向父親。只見,段飛巖正定定的看向城頭,那裡,高懸著此城的城號:青玉城。
天差地別的境地略顯諷刺,幾天前,他父親還是這裡的守城主帥,他們段家還是高門望族,想不到,如今竟被人這般趕了出來。這樣想著,段青城走過去扶住父親,皺著眉頭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該走了。
華夏曆武朝、周朝,週末昏君無能,奸臣當道,民不聊生,西、北兩境的少數民族趁勢迅速崛起,侵擾中原,致使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混亂。其時,周朝北方大將韓翔順應民意,領兵起義,黃袍加身,並聯合南方三大世家(歐陽、夏侯、皇甫)推翻大周,建國號齊,稱齊耀帝。
大齊開國十年,齊耀帝駕崩,新皇輝帝即位,在段青城之父,青玉城主帥段飛巖第三次提出北伐之後,以擁兵自重,為臣不忠為名,削去了段飛巖二等忠武伯的爵位,收繳兵權,貶為庶民,並下令將段氏一門逐出青玉城,全部家產充入國庫。
本來,按照輝帝的意思是要滿門抄斬的,可是在其皇叔韓煌和滿朝武將的極力請願下,這才免去了死罪,只任其自生自滅。
段家小子名青城,青城即是青玉城,這是青玉城老少皆知的事。段家,武將世家,自武朝起就鎮守著東部重鎮青玉城,世代忠良。中原大地幾經易主,對段家都是非常器重。青城之父段飛巖,更是大齊開國“三大忠臣名將”之一。早在他出生之時,其父就以青城為其命名,希望他將來也可以子承父業,保家衛國。
青玉城段家的忠肝義膽,早已經深深的刻在了每一個族人的骨子裡。青城六歲習武,九歲力可開弓,十二歲從軍隨父出征,十六歲成為“青城軍”少帥,每逢大戰必身先士卒,到如今,十八歲的青城已長成六尺多高,身強力壯的好兒郎。他英俊不凡,氣質出眾,目光如炬,談吐文雅,更習得一身的好武藝,文能入仕、武能拜將,終於到了要正式接替父親的時候,卻突逢大難。
“青城哥,你什麼時候娶我啊?”
“再等等,等我當上青玉城的主帥時,我就八抬大轎的把你娶進門!”
那年,青城十八歲,歐陽嵐才十六歲。兩個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雙方家族也早就訂好了親事。誰曾想,不過短短半月時間,段家,竟落得這般下場。人道是,“為國盡忠十載,不敵皇權一怒”。可是,青城就真的甘心接受這樣的命運了嗎?
“不!我不甘心”,想著段家歷代的殊榮,和自己對愛人的承諾,青城暗自握拳,想道:“先祖父輩皆是英雄,他們也是白手起家,一個個戰功堆上的高位,難道時至今日,我就會輸給他們嗎?”
想到這裡,看著已經走出了青玉城的地界,負責驅逐他們的禁軍也都回了,青城沉思片刻,深吸一口氣後臉上露出堅定的表情,彷彿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接著他走到父親的面前,毅然跪了下去。
“青城,你這是......”
“父親!我段家世代忠良,您一心為國,我們不能就這麼不明不白的認了這個謀逆的罪名!這樣既對不起列祖列宗,也對不起後代子孫!”
段飛巖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可是,輝帝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尤其不信任外姓中人,這是他深知的事實。眼下聖意已決,他們又能如何作為呢?
許是看出了父親的擔憂,青城搶先說道:“父親,陛下聖明!咱們段家滿門忠烈,我不信他真的信您謀反,這必是奸臣從中作梗,咱們只要讓陛下看到咱們的自證,我相信,聖心必定回心轉意!”
看著兒子一臉堅信的樣子,段飛巖不想在這個時候打擊他,沉思過後,嘆氣道:“如何自證?”
“信庭侯”,聽著父親問到了自己的想法,青城絲毫沒有猶豫,說出了一個爵號,並解釋道:“父親武將封爵,自然知道,外姓武將的最高殊榮,就是信庭侯。”
信庭侯,侯爵位,外姓最高殊榮。此爵屬侯爵特設,殊榮超過一般公爵,是榮譽的象徵,取耀帝玩笑語“此爵可自由出入皇宮,佩劍騎馬,如信步閒庭”。同時,青城之所以會提到信庭侯,一方面是因為此爵榮譽無比;另一方面,大齊武將中若有人能獲封信庭侯爵,家族三代以內罪責全免。如此一來,清白和榮譽,一舉兩得。
然而此時的青城並不知道,自齊耀帝設立信庭侯爵位以來,只有無數為此奮力拼殺、戰死沙場的武將,卻無一人獲封。究其原因,無外乎二,一是尋常功勞不夠格,二是皇帝設立此爵位意在激勵群臣,卻根本就沒有賞賜的打算。
然而一個高門望族的少年郎,突逢家族大難,除了這個,也確實想不到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至於段飛巖,他聽完青城慷慨激昂的話語,陷入了一陣沉思。
“青城現在還不明白啊。但是,與其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倒也不如有個目標去努力拼搏的好。只是,如此重擔落到身上,兒啊,你將要面臨的挑戰,實屬萬難。”
沉思過後,段飛巖決定尊重青城的意願,畢竟段家乃忠臣世家,武將楷模,青城有此等遠大理想,當父親的確實不該潑冷水。只是,深知此路不易走的段飛巖,對青城目前近乎偏執的想法,還是有些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