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迴歸會稽當日,文種與孫前兩人便收到伍嘉傳書,兩人知曉尚君已是迴歸,頗有召回兩人商議開府事宜之意,兩人當即率新軍於當日返回會稽之地。
大軍抵達會稽地界後,孫前看著眼前三十萬新軍,心下不住生出期待之色。此次於餘杭選拔守備兵士充入新軍,成果卻是出乎預料,初時孫前心中頗為擔憂餘杭守備充入新軍,會累及軍隊整體戰力。然孫前跟隨文種入得餘杭軍營之後,方知餘杭守備操練之刻苦絲毫不在吳國精兵之下,又見守備兵士年歲大多還在弱冠之齡,可謂潛力巨大,見得守備如此,孫前這才放下心中憂慮。
不想越國守備之軍竟是絲毫不弱,若是越人不願臣服,尚君絕不能輕易佔領越地,念及至此,孫前對於文種歸降之心,亦不禁信了幾分。數日與文種相處,孫前見文種對於尚君甚為推崇,文種與雀翎相。交亦未有堤防之舉,孫前心中對於文種再無猜忌,暗歎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後,孫前又與守備統帥雀翎多有交談,見雀翎對於練兵之事頗有心得,知曉餘杭守備軍紀嚴明,乃是雀翎治兵有道,孫前不住生出愛才之色。
孫前遂與文種相商,頗有命雀翎出任新軍教頭之意。文種聞得孫前對雀翎讚賞之言,心下亦是頗為自得,雀翎治兵確是深得文種真傳,文種當下應下此事。
文種見得孫前之變,知曉孫前已是放下成見,心下亦是歡愉,今後尚君屬軍當由兩人統領,孫前若能摒棄前嫌,新軍戰力必能更上一層樓。
文種,孫前兩人一連數日在餘杭軍營之中,終是在二十萬守備之軍中選拔出十六餘萬兵士,與兩人所領之兵士組成新軍。
料想這三十萬新軍在文種三人治下,假以時日,定會不若於各國精兵。此番迴歸會稽,料想尚君見得新軍亦會歡愉。
率新軍進入會稽軍營之後,文種,孫前,雀翎三人隨即入宮面見吳廣。
大業殿中,伍嘉正在將祖父伍子胥傳書,稟告吳廣知曉。
吳廣聞得老師來言,知曉老師會於三日之後派遣供奉伍子堂,帶領十位門生來到會稽城中,而新軍軍備亦是鑄造完成,如此屬地建制之後各部亦能正常運作起來,吳廣心下不住大喜。
正在此時,內侍亦來言文種三人已在殿外等候傳召,吳廣聞言,心下更是歡喜,隨即命內侍傳三人入殿。
三人入得大業殿中,見尚君正與伍嘉相談甚歡,三人皆是拱手向吳廣一禮道“下臣等拜見君上”
吳廣見雀翎亦是跟隨兩人迴歸會稽,心下不禁生疑,遂言道“眾卿免禮,未知可是餘杭之地出了變故”
孫前聞得吳廣之言,知曉吳廣對於雀翎迴歸怕是有所疑惑,遂言道“君上無需多慮,此番雀翎前來會稽,乃是下臣相邀,如今新軍已成,下臣有意由雀翎出任新軍教頭一職,還望君上應允”
吳廣聞得孫前竟是為雀翎求官,心下頓是一喜,雀翎乃是文種之徒,不想數日之間,孫前已是放下成見,遂言道“新軍之事,前將軍與宸侯商議便可”
文種已是在伍嘉傳書中,知曉吳王冊封宸侯之事,如今又聞得吳廣對於軍事頗有倚重之意,文種當下又是向吳廣一禮道“下臣正要謝過君上請封之恩,如今三十萬新軍已是在我會稽大營之中,還望君上檢閱,下臣此後定當勤于軍務,不負君上之恩”
孫前聞得文種提及新軍之事,亦不禁露出自得之色,可見孫前對於此次整軍甚為滿意。
吳廣知曉孫天,孫前兄弟二人常伴於上將軍身側,對於兵士要求甚高,不想孫前此刻頗有以新軍為傲之意,吳廣不禁好奇新軍之姿。當下言道“本君正要將新軍軍備之事與汝等說來,三日之後新軍軍備便會運到我會稽城中,待軍備運到,本君定要去軍營檢閱一番”
文種三人聞得吳廣之言,皆是露出狂喜之色,新軍若是得軍備之助,想來即刻可戰各國精銳之軍。
吳廣見三人皆是振奮模樣,心下亦是豪氣叢生,當下又言道“本君決意於三日之後,行開府建制之事”
眾人聞得吳廣之言,皆是俯身向著吳廣一禮道“恭賀尚君”眾人皆知待吳廣開府建制之後,以屬地如今之狀,儼然已是一方諸侯,眾人亦是水漲船高。
吳廣遂吩咐伍嘉,傳召各城知事於三日後入會稽,諸事亦要籌備妥當。
伍嘉聞言,當即領命稱是,而正在眾人沉浸在喜悅之時,不想內侍又是來言,常德正在殿外求見。
吳廣聞得常德到來,當下命內侍引常德入殿。
只見常德入得殿中,見得眾人皆是在此,竟是露出幾分苦意之色,向著吳廣一禮道“下臣拜見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