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最東面的潁橋鎮又成了辦公地點。
朔方幕府度支判官韋莊、典藏判官陳宜燊、勝州刺史梁之夏及數十名來自河西、隴右官學的學生奉命前來潁水,領受新任務。
“這都是你們挑中的人?”邵樹德看著那些普遍二十出頭的學生,問道。
“正是。”所有人裡資歷最老的陳宜燊上前說道。
“都是英才啊。”邵樹德招了招手,親兵們捧來絹帛。
“諸葛仲方送來的巴南獠布,都是精品,一人兩匹。帶車駕了吧?”邵樹德問道。
“帶了。”陳宜燊笑道。
一匹四丈,有的絹帛質地細密,不輕的,最好放馬車上。
“好。”邵樹德親手給每個人發下,道:“這是安家費,拿了後就到地方上歷練歷練吧,今後還有大用。”
“謝大王。”
“謝殿下。”
“謝聖人。”
臥槽,這是哪個倖進之徒,這麼猴急?
邵樹德瞟了那人一眼,沒說什麼,道:“汝州沒位置了,你們要去唐州。”
陳宜燊來之前還沒聽說過這事,聞言有些驚訝。
夏王治下,分直領藩鎮、從屬藩鎮、附庸藩鎮三種。
直領的就是朔方、宣武二鎮的。
從屬藩鎮有河西、隴右、忠順(耀州)、河陽、東都、金商、奉國(蔡州)、天平、武肅(齊棣),共九鎮。
唐鄧、淮西、襄陽、鄂嶽、陳許、河中、興元、龍劍八鎮是附庸。
往直領和從屬藩鎮裡安插官員,這很尋常,沒什麼。但往附庸藩鎮裡安插官員,就很不尋常了。
附庸藩鎮節度使,不納戶籍、兵冊、財賦,財政自收自支,官員自己任命,軍隊自己組建,外人無法插手。一旦干涉其內部事務,就有可能撕破臉,導致叛亂——當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博弈,每個藩鎮情況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
唐州這個地方,說實話非常敏感。這麼多年來,折家老老少少把持了各個位置,外人是很難伸進手來的,也不會伸。
這二十多個學生被安排到唐州,委實太過驚人,或許說明了一些風向的變化。
邵樹德也不願多解釋,去就完事了。
事實上這還是折宗本提出來的。他說治理唐州那麼多年,也沒治出啥名堂,於是把唐州大大小小的官員弄到安州及黃州部分地區去,那些人擅長打仗,乾脆讓他們待在前線好了。唐州諸縣,請邵樹德“另選賢能”。
安、黃都是淮西鎮屬州,殘破不堪。唐鄧隨雖然也不咋地,但還是要比安、黃好一些的。折宗本此舉,毫無疑問在釋放善意了,可能與世子至壽州行營押運糧草,還給他派了兩千驍勇之士充當護衛,地位愈發穩固有關。
邵樹德對此很承情。
即便有翁婿之誼,也不一定意味著放棄自家的利益,這是兩碼事。也就折宗本了,換折嗣倫來,一定會交出來嗎?未必。
“夏收之後,忠順軍節度使王卞會發數批耀州民戶至唐州,爾等好生安置,莫要出了岔子。”邵樹德吩咐道。
“遵命。”眾人紛紛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