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老牌藩鎮 (第1/2頁)

氣勢如虹的突將軍一直追到了黃河對岸,進入了博州地界。

他們甚至還迎頭擊潰了增援而來的兩千博州武夫,簡直打瘋了,連戰連勝。

二月初五,大量滑兵、魏兵潰入博州武水縣,器械丟了大半,人心惶惶。

突將軍追至,攻城,拔之,賊眾復潰,散得到處都是。

邵樹德沿路走來,目力所及,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以及丟得滿地都是的車輛、甲仗、財貨。

“橫屍棄甲數十里,這仗打得……”邵樹德感慨,好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銀鞍直的將士們眼睛都看直了。

上月奇襲鄆州,算是他們成軍以來第一次正兒八經的戰鬥,還不是人人都參與的那種。這次的陽穀大戰,都沒輪到他們動手,突將軍就打崩了滑人、魏人,一路追擊,勇不可當。

這種規模的野戰廝殺,在他們的人生經歷中是第一次。

楊弘殷、張溫、董璋等人暗自嗟嘆,沒能趕上主要戰鬥,好可惜。

大驛道之上,大隊人馬還在繼續開進。

這些人主要是臨時徵集的鄆州土團鄉夫,總共萬餘人,往博州轉運糧草物資。

人不多,甚至可以說少,但倉促之下集結了這麼多丁壯,足見鄆州百姓的支援了。

萬餘人轉運的糧草肯定不夠前線這麼多大軍吃的。很顯然,大夥要吃博州人的糧食了。河北百餘年來大體安定,戰事較少,又全境平原,相當富庶,籌集糧草自然不是什麼大問題——這是既定計劃。

越靠近武水縣,遺棄在地上的屍體、甲仗就越多。

魏人、滑人傷兵躺在地上呻吟,天寒地凍之下,最終結局如何,不問可知。

這一仗,究竟俘斬多少人估計是算不清了。反正朱全忠帶了兩千多騎趁大雪逃走,一萬三千餘梁兵被殺得大敗虧輸,前後兩撥計五千魏人被擊潰,其中多少是外鎮軍,又有多少是博州鄉勇,怕是也搞不清了。

鄉野之間的博州百姓並未全部逃走。他們警惕地看著過路的大軍,手中緊攥著刀槍。

邵樹德在某個村頭停下馬來,饒有興致地看著村中惶惑不安的百姓。

銀鞍直軍士也停了下來,掣刀出槍,嚴陣以待。

村民們大為緊張,下意識聯想到了許多不好的事情,已經有人在悄悄召集丁壯,準備殊死一搏了。

“第一次到魏博,第一次見到老牌藩鎮,果然不錯。”邵樹德笑道。

眾人不解其意。

邵樹德也懶得解釋,下令道:“給各部傳令,嚴加約束軍紀,不得殺傷百姓。糧草之事,先收取魏人府庫,若不足,在城中糧行、富戶那裡派捐。若還不足,至鄉間徵糧。魏人若不反抗,則不得傷人。違此令者,皆殺無赦。”

邵樹德不確定他這麼做有沒有效果,但軍士們每年領摺合24緡錢的各種賞賜,偶爾還有加賞,那麼他們就有義務維持相對良好的軍紀,沒必要額外造孽,激起魏人反抗,節外生枝。

八萬魏博武夫,算上其家人,差不多四十萬人。如果算上上一代有人當過兵而這一代沒有的話,這個人數還要更多,可能有百萬之眾。他們還有宗親族人,還有至交好友,還有做武夫生意的商徒等等,整個魏博與武夫有直接、間接利益瓜葛的可能佔到人數一半以上,甚至更多。

武夫之間互相聯姻、互相扶持是常態,因為誰都沒法保證自己家族下一代還有人當兵,誰都沒法保證家裡頂樑柱戰死後生活不會陷入困境。張家這一代有人當兵,李家沒有,張家頂樑柱戰死了,李家兒子從小習武,然後當兵了,就可以在經濟上幫助張家,如果張、李兩家聯姻了,這種關係就更牢固了。

戰陣上刀槍無眼,人生無常,武夫們自然會尋找一種對沖風險的辦法。演變到後來,就是所謂的“親黨膠固”了,河北藩鎮的武人們已經先行一步,為後世的大宋禁軍摸索出了這麼一條路子。

“父子相繼,親黨膠固,歲久益驕橫;小不如意,輒族舊帥而易之。”

這是一個龐大的利益團體,全鎮三百萬人大部分都依附於其上,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社會形態。

相對平均的地權分配,富者收重稅,貧者少交稅,上陣賣命獲取社會階層的提升。

節度使、衙將稍有貪暴,就被武夫們斫成肉泥,換一個人上位。

全鎮習武成風,後備兵源充足,屠光衙兵之後,居然還能再造一支戰鬥力更強的部隊出來。

但任何一個利益團體,時間久了之後,總會暮氣沉沉。武夫們父子相繼,不願新人進來分蛋糕,新人當兵的渠道雖然沒有被完全堵上,但一百多年來確實是慢慢減少的。

都想端鐵飯碗,並且傳給子孫後代,至不濟,也要把機會讓給兄弟族人或姻親好友。

要想剷除這種“武夫民粹主義”、“節度使選舉制”盛行的老牌藩鎮,非一朝一夕之功!

邵樹德現在還不願大開殺戒,但他也不確定將來如果實在沒有辦法,會不會失去耐心,大肆屠戮。

最新小說: [火影 創設組]和扉間的愛情 不死者松田的二週目奮鬥生涯 餘二姑娘死遁掉馬了 全家穿越星際除了我都混成編制 八零之和搖滾老炮一起養崽崽 大師,師姐還有救嗎? 穿成七十年代心機女 我娘是京城第一白月光 我把異界物資上交了 我是女扮男裝文路人甲 抄家流放?親媽金手指已到賬 穿為影帝的隱婚小可憐 被迫嫁給山野糙漢,她被嬌寵了 輔導夫君考狀元 重生女配拒絕攻略龍傲天 長公主(重生) 怨珠願 大明:朱元璋是我乾爹 紙醉伶夢 三國之涼人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