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個單章,來龍去脈。 (第1/3頁)

看了評論,很多人還不明白事情起因。

因為有讀者老說本書主角道德差,他說這個,我沒說什麼。

但他喋喋不休,每一段發一個評論,反覆噴,還拿朱元璋舉例,說他道德好。

我忍不住了,破防了,我就問一句:你瞭解朱元璋嗎?瞭解他的部隊嗎?

就封建王朝來說,屠城是最大的惡,能讓你千夫所指。與之相比,玩女人簡直不值一提了。

讀者總盯著女人說事,我想了想,大概還是看客心態。

如果你代入當時的百姓,就知道屠城可怕還是主角玩女人可怕了,也就知道古代人們極其不能容忍屠城這種事,但上層人物玩女人卻沒人指責多少的原因了。

下面主要採用明朝史料,因為我怕引用清朝的史料被人噴不足信。

(一)義軍草創時期

元朝末年,紅巾起義,天下大亂。

社會秩序的崩潰,造成了農業生產的極大破壞。各路兵馬殺來殺去,糧食肯定是嚴重不足的,那麼就要想辦法補充。而在沒有一個穩定後勤基地的情況下,想要糧食,就得搶。但在整體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搶不到,怎麼辦呢?

吃人。

小明王的淮右義軍吃不吃人?當然吃。

《元史》中記載吃人的事情很多,各路義軍跑不掉。記住,《元史》是明朝修的。

另外,生活在元末的普通人也會記錄。

元末陶宗儀《南村輟耕錄》——

“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軍嗜食人,以小兒為上,婦女次之,男子又次之。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或於鐵架上生炙。或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或乘夾袋中,入巨鍋活煮。或男子則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兩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總名曰“想肉”,以為食之而使人想之也。”

元末葉子奇《草木子》——

“汝寧盜韓山童男陷汴梁。僭稱帝。改韓為姓。國號宋。改元龍鳳。分兵攻掠。其下有劉太保(劉福通)者。每陷一城。以人為糧食。人既盡。復陷一處。故其所過。赤地千里。大抵山東河北山西兩淮悉為殘破。”

元末吳志淳《兒牧牛詩》——

“牛不耕田稟無粟,淮上三年食人肉。”

朱元璋親兵俞本《皇明紀事錄》——

“安豐被張氏圍,城中飢甚,人相殺食。有屍埋於地而腐者,亦掘而食之,或以井底泥為丸,用人油炸而食之。”

綜合《元史》及這幾條私人記錄,元末淮右義軍大規模吃人肉基本沒有疑問,這也是符合當時社會實情的,糧食不足。農民起義軍就這樣,就像黃巢一樣,基本都吃。

那麼淮右義軍中的朱元璋部吃了沒有?

《明本紀》——

“明日,陳兵果至,其來甚銳,直造城下。守者搖旗鼓譟,伏兵見之,緣山而出,循江而下,絕其歸路,一戰俘斬萬餘眾,生擒三千人。常遇春不欲以聞,曰:“此皆勁敵也,既俘不殺,將貽後患。若以聞,上必不盡誅。”

達不聽,遂以聞。上謂使者曰:“急回軍中喻諸將,彼先開隙,今初與戰,三千精銳,未可盡廢,宜釋之,使為後用。”遇春初聞遣使赴京,密令軍中以三千人皆殺食之,黎明,止存三百人。”

這裡記錄的是常遇春部吃人。

當然你可以說是孤證,我也不否認。但以當時的大環境,糧食籌措那麼困難,吃人是難免的,朱元璋部不會特殊於淮右義軍其他部分。

(二)正規化時期

朱元璋有了地盤了,糧食相對沒那麼緊缺了,自然不至於還像之前那樣吃人。

最新小說: 退婚後,太子他忽然對我圖謀不軌 超級讀者系統 大唐太子:開局硬剛李世民 無限之園 校花的貼身奧特曼 終末之城 一片孤城萬仞山,春風再度玉門關 主角光環奪回計劃 你應喚我一聲小叔 全城黑心酒樓都被我罵倒閉了 全家一起穿,反派瑟瑟發抖 反派崽:這個家沒我得散 女知青帶夫回城 寵妾滅妻?將門嫡女開局休夫 對照組知青在年代文裡吃瓜 巫女[無限] 異世界中餐館 惡婆婆重生後,全家崩劇情了 扮演黑月光後男主更瘋了[快穿] 無cp男主表示不約[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