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京向西,橫穿當年楊行密治下的宣州、池州兩地,便可抵達江西道東北部的饒州。
五月中,邵樹德在宣州停留數日。
“殺!殺!殺!”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五月十六,隨駕的禁軍將士在宣州城外舉行大閱兵。
這是計劃內的行為,說穿了其實也沒什麼,就是炫耀武力,宣示軍威罷了。
當是時也,數萬將士在校場上列陣,頂盔摜甲,肅立無聲,然後聽從金鼓旗號,嫻熟地變換陣型,其視覺衝擊感是十分強大的。
六十多歲的邵樹德也騎上了一匹神駿的戰馬,穿著久違的大紅色戰袍,左手執韁,右撫劍柄,自陣前慢慢透過。
所過之處,武夫們紛紛拿槊杆擊地、大劍拍盾,歡呼之聲直衝雲霄。
數萬宣州父老在遠處觀摩。
即便隔了百餘步,依然被雄壯的軍威所震懾。
從戰亂年代走出來的老百姓,別的都不好使,就赤裸裸的武力威脅最好使。
宣州曾是楊吳集團的“陪都”。
楊行密與孫儒決定江南命運的最後一戰,就在宣州進行。
蔡賊連營數十,圍城三重,結果就在五月份遭遇了大洪水,軍營被淹,一片混亂。行密趁勢反擊,不分勝負。關鍵時刻,孫儒病倒了,僵臥營中,無法指揮,最後大敗。
逆天的運氣!
奪得此戰勝利後,楊行密收編大量蔡賊,實力迅速膨脹,並被唐廷任命為寧國軍(宣歙)節度使,領宣、歙、池三州。
這是楊吳政權的奠基之戰,故宣州極為重要。行密麾下大將田覠屢次索取宣州刺史的職位,都求而不得。到了最後,不是封給親信大將,就是讓繼承人楊渥前來宣州坐鎮,因為這裡有特殊的象徵意義。
當然,象徵意義之外,宣州其實也是個財賦重地,長期支援淮軍在西線的作戰。當年楊渥攻江西,就是以宣州為錢糧基地。
宣州經濟方面的拳頭產品是絲綢——
檢閱完畢之後,輔兵們用大馬車拉來了一車車的絲絹,就地發放賞賜。
當場發實物賞賜,其實已經不多了,軍士們大部分時候拿的都是軍票,回去後再兌現。今天搞這麼一出,其實也沒什麼特別原因,就是邵樹德想再賺軍士們一波歡呼聲罷了。
果然,在看到大量絲綢被拉過來時,武夫們再次以槊杆擊地。
“嘭!嘭!嘭!”的聲音響徹四野,歡呼聲如山呼海嘯一般。
邵樹德在馬背上哈哈大笑。
果然是朕的兒郎!
在這一刻,邵樹德彷彿回到了年輕時意氣風發的歲月。
陣列野戰時,大呼“我逃,請斬我首”的堅毅決絕。
河陰之戰時,數千裡馬不停蹄,抵達戰場後直接投入戰鬥,一戰摧破葛從周的一往無前。
新年之夜,頂著刺骨的風雪,站在隊伍的排頭,大喊“但隨我行”,奇蹟般奪下鄆州的豪情壯志。
……
一幕幕高光時刻,讓他沉醉不已,也讓他成了天下數十萬武夫心中難以逾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