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父老的熱情啊……”駐蹕同州長春宮的邵樹德看著剛剛散去計程車紳耆老們,感慨道。
這一次西巡,給他的感覺非常不錯。興許是久未巡幸關西了,甫一進入潼關,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官吏、軍將、武夫、士紳、商民各色人等,一撥接一撥前來覲見。歌功頌德之處,即便邵樹德臉皮一貫很厚,也有些吃不消。
他仔細觀察,覺得這些人說的話縱有討好之意,但也帶有幾分真心,大概五五開的樣子。
這讓他放下了許多擔心。
國朝在關西的群眾基礎確實很好,不僅僅是因為這個政權出身關西,更因為邵樹德給關西人民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好處,這一點尤為重要。
他也很喜歡經營關西。
艱難以後,全國大致分為關西、河南、河東、河北、南方五大區域。
在這幾個區域中,關西、南方是唐廷控制比較穩固的區域,一大特點就是兵亂少,財賦能解送至朝廷。相對而言,這兩大版塊的風氣也是較好的——相對於關東而言。
如果說大夏有哪個區域能夠最先革新風氣,變得不那麼跋扈,對朝廷更恭順的話,那一定是關西。
其次是南方。而南方又可以細分,蜀中在前唐時也相對恭順,應該是南方革新較快的。
南方之後,或許就是河南了,河東、河北應該會很晚。
至於遼東,那地方沒有武夫當國的毛病。
現在動亂不斷,不是因為造反成性,實在是因為它原來大部分割槽域就是敵國,與河北造反的動機完全不一樣。
“天子腳下,首善之地。”門下侍郎趙光逢說道:“陛下,前唐對京西北諸鎮的控制總體還算可以,比起關東藩鎮,算是相當不錯的了。究其根本,便是因為長安就在左近。國朝設三京,這便是三個首善之地。以此三京輻射周邊,一點點改變,應是比較穩妥的策略。”
“趙卿又想請設南京?”邵樹德坐在龍椅上,接過杜氏遞來的茶盞,笑問道。
杜氏滿臉母性的光輝,因為她也懷孕了。
蕭氏、杜氏先後懷上,可見不是不能生育,之前完全是某人長期不作為。
“陛下聖明。”趙光逢坐下後,又道:“臣請以廣陵為南京。”
“理由呢?”邵樹德問道。
“其一,廣陵為淮南理所。雖遭孫儒焚掠,但時過境遷,經楊行密苦心營建,而今戶口漸復、屋舍漸完、商旅漸興,已有幾分當年揚州的崢嶸氣象。”
“其二,陛下對海貿之事頗為上心,而廣陵誠為一良港也。楊行密時代便有波斯、大食、婆羅門商旅至此定居、貿易,局勢穩定之後,定然更上一層樓。”
“其三,廣陵周邊諸縣底子很好,皆為熟地。雖屢遭兵火,但只要遷移百姓,墾荒定居,不出數年,糧、鹽、魚、茶、絲大興,府庫充盈,財貨山積,誠為一善地。”
“其四,揚州為陛下桑梓,正合為南都。”
其實,趙光逢還有一點沒講。
京兆府、河南府、北平府雖然各自隸屬於關內道、直隸道、河北道,但因為有留守的存在,自主性極強,道一級的衙門基本管不了,可以說是朝廷直轄區域。
在如今這個社會風氣下,朝廷直轄區域越多,中樞的權力就越大,甚至可以以三京反過來影響關內、直隸、河北三道,好處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