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一日數變,但邵樹德卻沒有太過著急。
五月初二,他才帶著親兵、鐵林軍離開龍池宮,隨行的有宋樂、盧嗣業、杜光乂、陳誠、趙光逢等數十文職僚佐——豐安軍留守安邑。
兩個兒子也跟在身邊,一路學習。
這一日,大軍在垣縣以西的山地宿營,邵樹德父子則住進了驛站。
“參見大帥。”皋落驛外,驛將躬身行禮。
“你是……”邵樹德下意識覺得此人有些眼熟,想了想後,道:“莫不是劉大有?”
“大帥竟還記得我?”劉大有有些激動。。
“文德元年正旦,我去黃四郎家看看,遇到了你等。還有一位叫金三?”邵樹德稍加思索,便記起了這兩人。
“金三是武威軍的,他在垣城驛當驛將。”劉大有連連說道:“大帥真是令人信服,六年了竟還記得我等。”
“當然記得,都是為我拼殺過的。”邵樹德拉著劉大有坐下,請他一起飲用蒙頂茶。
“你怎當起驛將了?”
“混上隊正後,討王珂時受傷了,好不了,便退下來了。”
邵樹德聞言嘆息,又道:“金三呢?”
“他在蓼塢少了只胳膊,再不能拉弓射箭了。”劉大有說道:“不過我等是傷殘,每月可領一斛糧賜,用度無憂。”
“糧賜可按時發放?”
“發了。”
“我要看看。”
邵樹德起身進屋,劉大有指著庫中一袋淡黃色的“小麥”說道:“便是這些了。”
邵樹德抓起一把“麥粒”,仔細聞了聞,道:“這是青稞?”
劉大有臉上湧起佩服的表情,道:“就是青稞。”
“看著還不錯。”邵樹德說道:“縣裡直接發的?”
“是。里正親自送來的。”
“里正何人?”
“也是軍中袍澤,今年四十了。他說替大帥拼殺了十餘年,拼不動了。武夫提頭賣命,走到那算哪,砍完王珂後,就在鄉里當了里正。”
邵樹德點了點頭。
邵州數縣,幾乎是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國朝的道、州、縣、鄉、裡體制,需要大量的地方管事人,職位甚多。
垣縣雖然早就有了,但鄉間殘破,人煙皆無,和新設的沒甚區別。鄉、裡一級的官員,嚴格來說不是朝廷命官,國朝例來由地方豪族充任。但殘破的垣縣哪來豪族?幕府估計也沒轍, 乾脆用退下來的武夫擔任這些職務, 反正他們的忠心是有的, 湊合著用吧。
“鄉間多蕃人,言語不通,管起來多半不易吧?”邵樹德問道, 問完後又笑了,這不是明擺著的麼?
“總有幾個會說官話的。”劉大有說道:“我驛站內就有一人, 不願種地, 跑來給我切肉了。”
“驛田有多少畝?”
“一百五十畝, 還有四十畝坡地,問蕃人討了些驢喜豆種子, 種下了。”
“可種得過來?”
“廣種薄收,收多少算多少。”劉大有說道:“養了六匹馬,縣裡每年還貼補草料、豆子。”
“比起軍中那會, 賺得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