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津 (第1/3頁)

大順三年三月二十九,邵樹德在鐵林軍的護衛下抵達了延州延川縣。

他特地找來了膚施縣令吳融。

“子華可有新作?”讓蕭氏留在馬車內照顧玉娘後,邵樹德半途下了車,看著穿著一身綠袍的吳融,笑問道。

吳融當了延州首縣縣令,氣度倒是沉凝了很多,再沒以前那種恃才傲物的偏激模樣。

“聽聞大帥自洛州歸來,倒有一首昔年的舊作,曰《過澠池書事》。”吳融笑答道。

“吟來。”

“澠池城郭半遺基……”

邵樹德靜靜聽著,站在他身後的澠池令金索已是泫然泣下。

“這位是……”看見一位老者在自己面前垂淚,吳融也有些吃驚,詢問道。

“延州延川令金索,本洛州澠池令。”老者擦了擦眼淚,拱手行禮。

吳融亦回了一禮。

“子華當百里侯年餘,感想如何?”眾人已經遠離了主幹道,行走在了黃河岸邊,邵樹德登上一處高坡,注視著大河對岸,問道。

“方知世事不易。”吳融回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平日裡想得很簡單的事情,可一上手,卻又發現沒那麼簡單。”

“能治理好一縣,便有了做大事的基礎。”邵樹德說道:“方今天下征戰不休,百姓流離,人才匱乏。我都在外使勁募人了,若本鎮有合用之人才,自然不吝大用。”

吳融連連應是。

“今日將你找來,不是為了觀賞大河風景。看到那隊商旅沒?”邵樹德指著山下某處,那裡正有數十匹驢騾馱載著貨物艱難前行。

“大帥,此為河中商徒。”金索還不太清楚,但吳融還是知道的:“延州東北一百八十里至延川縣(今縣),又四十里至大河,有延水關。渡河至對岸永和關,東六十里至永和縣(今縣),又東六十里至隰州理所隰川縣(今隰縣)。”

“又,延州東行一百二十餘里至延長縣(今縣),順延水河谷而下,三十五里至河岸另一處渡口,過河便是馬門關。此關當蒲水入河處,在永和關之南、孟門石槽以北三十里。出關後,沿蒲水河谷走約七十里至大寧縣(今縣),又東北七十餘里至隰川縣。”

“子華是下了功夫的。”邵樹德稱讚了一句,道:“延州東西向這些道路,有些破敗啊,需得好生修繕一下。”

“謹遵大帥之命。”吳融、金索二人一起行禮道。

渭北鎮納入統治時間不長,又有戰爭開支,地方道路系統破敗。即便徵發百姓修路,一般也以南北向的道路居多,東西向甚少。

延州的這兩處渡口,邵樹德都比較滿意,因為對岸有關城,拿下之後,可以此為依託,保證大河兩岸暢通,退路有保障。

但怎麼說呢,這仍然是一項極為冒險的行動。僅靠一座關城,似乎還有些不足,必須將渡口也包括進來,外圍再設幾個堡寨,如此才能勉強支應。

渡河到敵人的地盤上征戰,真的很危險啊,一旦失敗,逃都沒處逃了。

延州之外,通往河中的渡口還有幾處。

渭北鎮丹州及河中鎮慈州之間,有孟門石槽。此處河岸極狹,如切開之石槽,傳聞是大禹治水壘石導河之處。河水上下落差較大,懸水奔流如瀑布,魚鱉不能遊。

石槽下游,丹州義川縣(今宜川)東八十里,黃河岸邊有烏仁關,可渡河至對岸之採桑津。附近築有一城,姚襄所築,故名姚襄城,“西臨黃河,控帶龍門、孟門之險,周齊交爭之地。”

這座城國朝曾置鎮,目前大概已經廢棄。

對一個統一王朝來說,姚襄城這種建在險要渡口的城池,委實沒有必要。但對割據政權來說,又是爭得你死我活的要地。

姚襄城往東五十里,可至慈州理所吉昌縣(今吉縣)。

烏仁關、採桑津姚襄城以南,就是著名的龍門關。

同州韓城縣(今韓城市)東北五十里有渡口,可至河對岸之龍門關。此關為國朝中關之一,極險峻。出龍門關,東南二十餘里可至絳州龍門縣。

若對岸有人接應,渡河易如反掌。

最新小說: [火影 創設組]和扉間的愛情 不死者松田的二週目奮鬥生涯 餘二姑娘死遁掉馬了 全家穿越星際除了我都混成編制 八零之和搖滾老炮一起養崽崽 大師,師姐還有救嗎? 穿成七十年代心機女 我娘是京城第一白月光 我把異界物資上交了 我是女扮男裝文路人甲 抄家流放?親媽金手指已到賬 穿為影帝的隱婚小可憐 被迫嫁給山野糙漢,她被嬌寵了 輔導夫君考狀元 重生女配拒絕攻略龍傲天 長公主(重生) 怨珠願 大明:朱元璋是我乾爹 紙醉伶夢 三國之涼人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