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個單章:制度與風氣 (第1/4頁)

再發個單章,談談晚唐、五代軍事制度以及風氣變遷的問題。

先從一個故事講起吧。

後唐應順元年(934)3月,閔帝遣軍攻打鳳翔府的潞王李從珂。

李從珂登城痛哭,因為他跟隨李嗣源常年征戰,戰功赫赫,威望較高。軍士們見他痛哭,紛紛感泣。而閔帝李從厚雖然是天子,與大家在制度、道義上有君臣之分,但他才二十歲,光沒有威望這一點,就註定要完蛋。

於是發生了戰場叛亂,部分圍城軍士倒戈,支援潞王,並突然下手,擊敗了懵逼中的其他部隊。

鳳翔雖然解圍了,但李從珂也很清楚,要想獲得軍士們的支援,除了他的赫赫戰功帶來的威望之外,還需要錢。不然的話,即便將領支援你,普通士兵也不支援。

於是“潞王悉斂城中將吏士民之財以犒軍,至於鼎釜皆估直以給之。”

李從珂基本把能拿出手的東西都搜刮出來了,同時許諾至洛陽後,給願意跟著他造反計程車兵,人賞一百緡錢。

閔帝聽聞,“乃召將士慰諭,空府庫以勞之,許以平鳳翔,人更賞二百緡,府庫不足,當以宮中服玩繼之。”

李從珂賞一百緡,閔帝賞二百緡!

聽起來似乎反了,李從珂是造反的人,處於劣勢,應該賞得更多。閔帝是皇帝,應該用更小的代價來驅使軍士。

但事實就是如此。李從珂在鳳翔城頭解下衣甲,指著身上的傷疤,遍數自己的戰功。

這是威望,這是人心,有時候是可以當錢用的。

反觀皇帝李從厚,在武夫們眼裡,他算什麼東西?打過仗嗎?有戰功嗎?連這些都沒有,你有什麼資格當皇帝?

也就是說,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身為皇帝的李從厚其實是處於劣勢的,所以要賞賜更多。

而開出這麼高的賞格了,洛陽軍士們是什麼反應?

“軍士益驕,無所畏忌,負賜物,揚言於路曰:‘至鳳翔更請一分。’”

看到沒有,禁軍將士根本看不起二十歲的皇帝李從厚,被派出去平叛的那一刻,就已經想好要投潞王了,再收一遍錢。

威望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像李從厚當了皇帝,如果李從珂、石敬瑭等人不反,或許還能勉強維持,但也相當危險。

李從珂一反,事情就急轉直下。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弱者不配當皇帝,什麼制度都不好使。

繼續講故事。

李從珂進洛陽前,“帝之發鳳翔也,許軍士以入洛人賞錢百緡。既至,問三司使王玫以府庫之實,對有數百萬在。既而閱實,金、帛不過三萬兩、匹。”

李從珂事先許諾一名士兵100緡錢的賞賜,到洛陽後,問王玫有多少錢,答有數百萬緡,差不多夠了。但事實上,因為閔帝著急忙慌之下濫賞,錢已經沒了,只剩兩三萬,怎麼辦?

“有司百方斂民財,僅得六萬,帝怒,下軍巡使獄,晝夜督責,囚繫滿獄,貧者至自經、赴井。”

“是時,竭左藏舊物及諸道貢獻,乃至太后、太妃器服簪珥皆出之,才及二十萬緡。”

需要賞“數百萬”,但只有“二十萬”,沒辦法,只能繼續收錢,比如以京城所有人的房屋估值,預收數月租金等等,同時修改賞賜標準。

“詔禁軍在鳳翔歸命者,自楊思權、尹暉等各賜二馬、一駝、錢七十緡,下至軍人錢二十緡,其在京者各十緡。”

許諾的賞賜沒能兌現,軍士們什麼反應?

“軍士無厭,猶怨望,為謠言曰:‘除去菩薩,扶立生鐵。’以閔帝仁弱,帝剛嚴,有悔心故也。”

士兵們後悔了,是不是可以作亂呢?

再看另一件事:“軍士遊市肆皆有驕色,市人聚詬之曰:‘汝曹為主力戰,立功良苦,反使我輩鞭胸杖背,出財為賞,汝曹猶揚揚自得,獨不愧天地乎!’”

擁立李從珂的軍士回洛陽後,得意洋洋,面有驕色。

最新小說: 與前夫和離夜,將軍在我榻上貪歡 大唐:天生神力,我竟是皇族血統 我又淪陷了[娛樂圈] [紅樓]黛玉繼承了林家後 克格勃小三想上位 女駙馬穿越手記 慫包女配缺德後[七零] 救命我不想繼承家業只想當指揮官 真千金瘋批後,全家跪地求原諒 長得醜就不配攻略病嬌了嗎[穿書] 首富閨女有點摳 大理寺第一主簿 [火影 創設組]和扉間的愛情 不死者松田的二週目奮鬥生涯 餘二姑娘死遁掉馬了 全家穿越星際除了我都混成編制 八零之和搖滾老炮一起養崽崽 大師,師姐還有救嗎? 穿成七十年代心機女 我娘是京城第一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