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州前往洛陽,總計一千六百餘里,先向西至徐州,然後或走陸路,或乘船前往汴州,再西進洛陽。
四月十六,一行八百餘人抵達了徐州,停留了兩天後,等到了一批船,於是分散搭乘,前往汴州。
「王將軍而今汴水用得還多麼?」劉隱與王師魯同乘一船,左右閒來無事,便問道。
「怎麼不多?」王師魯看了他一眼,道:「不光汴水,渦水、汝水、潁水、蔡水、渙水等都用上了。昔年聖人與朱全忠爭奪河南,對四通八達的河網印象深刻。如今河南已是王土,自然要大加利用。」
劉隱點了點頭。
他也曾是一方雄主,眼光還是有的。聖人與梁軍打仗,怕是因為河南密佈的水網吃足了苦頭吧?
河南四戰之地,同時也是四通八達之地,無論往哪個方向用兵,都十分快捷便利。密佈的水網還能提供廉價、快速的運輸通道,如果是一個雄主佔據河南,這些運河便能成為他征戰的利器。
當然,如果沒有雄主,那河南就是死地。
世事無絕對,看人的。
運河上的船隻還是很多的。劉隱看著不過癮,站起身來眺望。
一艘又一艘船隻交錯而過。
劉隱眼尖,看到了船艙內露出的毛布一角。這種東西,即便是嶺南也出現了,但銷量並不大。畢竟冬天不是很冷,需要穿毛衣的時間不長,也就那些家中寬裕的人會買。
毛布之外,還有其他許多商品,但遮得嚴嚴實實,看不太清楚。
不過,劉隱可以猜得出來,大概就是皮貨、藥材之類。
貨物之外,他還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東西。
「王將軍,為何縴夫那麼少?十艘船裡有六七艘是靠挽馬拉縴?」劉隱轉過身來,虛心請教道。
「一者,以人為畜,不好。」王師魯大義凜然地說道。
劉隱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但心中並不信:你扯淡呢?
「二者,國朝牲畜很多,沒必要用人。人的力氣也沒有牲畜大。」王師魯說道。
劉隱這次沉默了。
用牲畜來拉縴這種事,古已有之,為何始終不是主流呢,因為短缺啊。
犍牛、挽馬、騾子這種適合拉縴的牲畜,你以為真的可以隨隨便便弄到?
前唐還算牲畜多的。劉隱並不知道,以後有的朝代其牲畜保有量還不如前唐。
唐時官員騎馬上朝,外出也是騎馬。
北宋寇準何等身份,回家只能騎驢。
這也就算了,關鍵是驢的數量也不太夠。宋仁宗徵西夏,從全國調集五萬頭驢來運軍糧,簡直匪夷所思。
唐時大名鼎鼎的淮西騾子軍,動不動就是五千騎、八千騎。而奉朝廷之命征討他們的魏博軍,也有上萬騎兵。
王鎔與李克用大戰,引「十萬騎」,雖說有點浮誇,但十萬匹馬還是有的。
一個高度發達的農業社會,沒有足夠的牲畜,原因只有一個:老百姓窮。
而恰恰北宋的賦稅比晚唐五代還要重,完全對上了。老百姓窮得掉渣,哪來的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