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虞鄉縣城外已經聚集了三萬多兵馬。
主力是武威軍左廂一萬五千步騎,他們是較早整編的部隊,相互之間已經非常熟悉了。
赤水軍使範河也帶著主力五千人抵達了城東,另有徵集來的土團鄉夫七千餘眾。
總計兩萬衙軍、鄉勇近一萬八千,包圍了城東、北、西三個方向,只留城南一處,誘使賊人逃竄。
盧懷忠已經四十大幾,征戰快三十年了,但他仍然是個“老實人”。
因為早年的經歷,他痛恨喝兵血、苛待士卒的將官。
他脾氣本來十分暴躁,屬於一點就著的性子。但從鐵林都時代開始,就強迫自己多看書、多學習,長時間下來,不但水平提高了不少,就連性子也溫和了許多。
在他這裡,沒有什麼雜牌、嫡系之分,武威軍這種禁軍也要攻城,沒得商量。
武威軍攻城是有傳統的。從第一次在靈州打破康元誠的營寨開始,基本就一發不可收拾。
河清會戰之時,他率部進攻河清縣、柏崖倉等要點,傷亡很大,但趕在龐師古主力來援之前拿下了這些堅固據點,為熬走梁兵打下了基礎。
蒲兵叛亂已經一個多月,針對虞鄉縣的進攻也已經持續近月。從正月底開始,他們透過持續不斷的野戰,已經徹底將賊人限制在了虞鄉縣城內,至今已經過去了半月之久。
圍三闕一,是經典的攻城戰術,旨在讓敵人棄城而逃。而全線包圍,挖掘壕溝,則是另外一種攻城方法了,比較慘烈,攻防雙方都沒有好下場。
圍三闕一的戰術是奏效的。賊兵以利聚,必然也會以利散,尤其是那些意志不堅的鄉勇,趁夜出逃者絡繹不絕。
當然,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在追襲中被俘斬了,漏網之魚很少。
盧懷忠親自來到了城外,目睹一場進攻戰的結束。
都虞候李忠、左廂兵馬使韓遜分列左右,默不作聲。
潰下來的是武威軍,死傷了數百人——基本可以認為是死數百人了,因為傷者皮開肉綻,顯然活不成。
都遊奕使安休休押著一群俘虜趕了過來。
“跪下。”騎軍士卒下馬,怒道。
二十餘俘虜很聽話,直接跪了下來。
“城內情況如何?”盧懷忠走到俘虜面前,問道。
親兵已經舉起馬鞭。
一名降兵軍校立刻回道:“因幾次出城作戰不利,士氣低落,有軍將王士遊者,鼓譟棄城,東奔澤潞,為李殿成所斬。自此將士皆怨,李殿成遂封官許願,刺史、防禦使、團練使、鎮遏使給出去了一大堆,眾心乃安。隨著這幾日貴軍加速攻城,又有人頂不住了,開始鼓譟,李殿成疑神疑鬼,捕殺了不少人。”
盧懷忠點了點頭,大致明瞭城內狀況了。在他看來,李殿成的下場好不到哪去。
艱難以來,作亂軍士一般有四個下場。
其一是上面姑息,當啥事也沒發生,追認既成事實,比如永泰元年劍南西川節度使郭英乂被檢校西山兵馬使崔旰所殺,朝廷追認崔旰為節度使。
其二是堅決鎮壓。比如大曆十一年,河陽軍亂,宦官監軍冉庭蘭被驅逐出城,大掠三日。冉整頓部伍,再度入城,誅殺亂首,平定之。
其三是剿撫並用,制撫得宜。寶應元年,河東節度使鄧景山因為貪汙軍餉導致軍亂,被殺。駐守絳州的河東兵也趁機作亂,屯駐翼城的北庭兵殺節度使荔非元禮,跟著響應,最後靠郭子儀的威望震懾諸軍,殺亂首,朝廷撥款發賞,平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