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軍撤退的動靜不小,很快就被夏軍斥候發現了。
關開閏、夏三木當機立斷,揀選了三千人馬,攻斷後的帳前、神捷二軍,賊軍謹守營寨,進攻以失敗告終。
帳前軍目前還有四千步騎,神捷軍尚餘三千七百兵,並不比大寧城的夏軍少多少。
十七日,之前掉隊的一千五百黑矟軍聚集了起來,收復馬鬥關,進佔永和縣,從側翼威脅晉軍。
同日,經略軍、黑矟軍再度發起進攻,敵帳前軍已在前一天晚上撤退,獨留神捷軍三千餘人斷後。
激戰半日,賊軍大潰。
黑矟軍都虞候馬嗣勳率部追擊,斬首千餘。不料樂極生悲,在繼續追擊的過程中上頭了,中伏而還,損失慘重。馬嗣勳中了數箭,身負重傷。
這麼一來,大夥也不敢追了。
十八日,盧懷忠親率武威軍右廂一萬二千餘人抵達大寧,同時也帶來了最新訊息:他們吉昌以東的山林間抓獲晉將李嗣弼,李承嗣仍然不見蹤影。
老盧在聽取彙報後,只點了點頭,沒發表什麼意見。
有組織的撤退和無組織的潰退,當然不是一回事。
地形複雜的山區的撤退和無遮無擋平原上的撤退,當然也不是一回事。
中伏,可以說是不小心,大意了,但難以避免。
如果處處小心謹慎,有時候就錯過了追殺的時機,這就只能靠主將的判斷力了。
“經略、黑矟二軍,還有多少人?”盧懷忠問道。
“還有六千五百餘人。”夏三木回道。
這是算上了之前掉隊的那一千五百人,還有在外放牧的數百輔兵。
“我部還有五千人。”關開閏答道。
但在大寧的只有三千。還有一千追剿殘敵中,五百在從仵城歸建的路上,五百騎兵留守龍門。
“嗯。”盧懷忠又點了點頭,仍然惜字如金。
武威、經略、黑矟三軍損失八千七百人左右,俘斬敵軍當在兩萬五千以上,或許更多。
當然,這個資料與康君立肯定是對不上的。因為人家就沒把土團鄉夫當人,不把這些有刀槍,能守寨,會攻城的鄉勇算在己方軍隊數字之內。
李承嗣被圍之時,營寨內有晉兵一萬二千,構成為匡霸等衙軍七千、慈隰鄉勇五千。突圍之時,還剩六千,最後全軍覆沒。這一仗,按照晉軍統計,他們只損失了七千,按照夏軍統計,他們斬首一萬二千,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我確實面對面消滅了一萬二千人,憑什麼那五千鄉勇不算?人家不會射箭還是不會砍人?
“橫城有多少晉兵?”盧懷忠又問道。
“有兵萬餘。”夏三木回道。
這個數字不保準,因為是拷訊俘虜得知的,也隨時可能變化。
“構成呢?”盧懷忠追問道。
所謂的“萬餘晉兵”,到底是萬餘衙軍,還是夾雜了州縣兵、蕃兵、鄉勇?
蕃兵有沒有軍號?有軍號就要慎重對待,沒軍號就是鄉勇。
鄉勇到底是河東諸州的鄉勇,還是慈隰強徵來的土團?
都是晉兵,但構成不一樣,戰鬥力會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