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宴,自古以來都是極為重要的社交活動。
國朝以來,列聖都很喜歡賜宴。
高祖賜宴49次,太宗賜宴72次,玄宗賜宴47次,這是最多的三聖。
作用很多。
有的是替大臣解決生活困難問題。蓋因國朝初期,制度不全,百官俸祿較低,高祖、太宗賜宴必賜物,相當於發獎金。
有的是“團建”,大家一起吃吃喝喝,增加感情,提高士氣。
還有解決家庭矛盾的。
比如“薛萬徹尚丹陽公主。人謂太宗曰:‘薛駙馬無才氣,公主羞之,不同席者數月。’”太宗聞之大笑,就置酒把各個駙馬都找來,對其他人不假辭色,專門與薛萬徹說話,席間多次誇讚他。還與他賭賽握槊(拔河),假裝輸了,把佩刀解給薛。
酒後薛萬徹準備騎馬回去,公主立刻就讓他上馬車一同回家,重歸舊好。
朔方軍的宴飲就是純粹的“團建”了。
軍府衙將、文職僚佐、諸部酋豪等等,主宴之外有分宴,就規模來說,已經不是宴飲,而是大酺(pú)了。
軍士們忙忙碌碌,烹牛羊,具酒食,一道道菜被端上來,置於案几之上。
菜色其實很簡單,就是常見的食物:蒸餅、乳酪、酥油、烤肉、煮肉、蜜餞、乾果、野菜、葡萄酒、馬奶酒之類,大部分是隨軍夫子轉運過來的,小部分就地取材。
比起宮中賜宴,確實很簡單,但分量足。大夥席地而坐,氣氛又融洽,吃得很開心。
邵樹德將嫡長子承節帶在身側,讓他一個個認識各位軍使、副使、幕府僚佐。
小孩子記不住沒關係,大人能記住他就行了。
“此為武威軍使盧懷忠,為父最信重之人,出征之時,常倚為先鋒。伐靈州之戰,乘風雨夜襲,大破康元誠。”邵樹德領著兒子到盧懷忠身前,道:“吾兒還不行禮?”
邵承節聽得懵懵懂懂,不過行禮二字還是明白的,立刻像模像樣地做了起來。動作還是挺標準的,看得出來折芳靄下了不少力氣。
“公子夙成聰敏。大帥有此佳兒,藩鎮事業後繼有人了。”盧懷忠亦回禮道。
公子是國朝對豪門權貴子弟的稱呼,一般的官僚子弟,還當不起這個公子之稱。
邵樹德本想讓盧懷忠來當渭北節度使的,但他自個不願意,讓手下幕僚替他寫了封信,表示願意繼續帶兵,戰場上建功。
對此,邵樹德也只能聽之任之了,以後再找機會補償。都是老兄弟了,自然要同享富貴,雖然老盧似乎志不在此,只想討平像李罕之這類殘民以逞的軍頭。
……
“此為鐵騎軍使——”邵樹德話還沒說完,承節已經喊阿舅了,頓時有點好笑。
“小男已有多時未至舅家了,表妹甚是想念。”說罷,折嗣裕眨了眨眼睛,笑道。
他就是這樣的性子,有時候會“戲人”,讓人無從招架。更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得罪人,但他好像根本不在乎。
別人的看法,愛咋樣咋樣,也不妨礙我建功立業,享受富貴。
……
“此為軍府都教練使朱叔宗,訓練軍卒、編制軍法,為父一日不可離。”
到了朱叔宗面前時,邵樹德著重提了“一日不可離”五個字。
有些人的功勞,不在表面,而在幕後辛勤的工作。他們不如戰陣上叱吒風雲的大將亮眼,但少了他們,你會發現處處不得勁,軍隊戰鬥力一年不如一年。
“大郎君性端謹,善容止,銳意經籍,大善。今後再勤練下武藝,便可隨大帥出征了。丈夫兒若無戰功,是難以服眾的。”朱叔宗用看女婿的目光仔細審視著邵承節,言語中多有提點。
大郎君亦是國朝對貴族子弟的稱呼,與公子比起來較為親近。
邵樹德最近想讓朱叔宗當河西節度使,不過他也拒絕了,只言願繼續為大帥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