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見客戶回來,還沒碼字,看了書評,服了。
有人說守城損失還比別人多,我說我寫這段時特意斟酌了下,就是免得有人看不懂,所以前前後後寫得很清楚,結果還是看不懂、
河清之戰截止目前已4個月。
第一階段,夏軍主攻,對手是張慎思。
攻河清縣三個據點損失1.1萬人,全殲5000汴軍。
第二階段,汴軍增兵,夏兵主守。
守城歷時一個多月,夏軍損失6000人,汴軍損失1.5萬人。
側翼懷州戰場:夏軍損失500,汴軍損失2000。。
就這,居然有人能看成守城損失比人家還多?
還有人聊起楊行密,其實以前就和他對線過,但他對楊行密是怎麼贏清口之戰的避而不談,可能是楊行密粉絲吧。
一、清口之戰爆發時間:897年12月。
二、大背景
(1)894年10月泗州刺史張諫降楊行密,當年年底,楊行密派人去汴州賣茶,被扣下,這是雙方關係惡化的起因。
(2)895年正月,楊行密趁朱全忠主力在山東,突然派兵北上,襲佔濠州、壽州,並縱兵劫掠鄰近地區, 同時攻朱全忠附庸鄂州杜洪, 雙方關係正式破裂。
(3)朱全忠派義子朱友恭率軍萬人南下,救援杜洪, 在黃州大破淮南兵,“時淮寇據黃州,友恭攻陷其壁,獲賊將瞿章, 俘斬萬計”。
(4)897年, 朱瑄戰敗被殺,朱瑾、史儼、李承嗣等人南下投奔楊行密,行密“得瑾勁騎,而兵勢益振”。
(5)天平、泰寧二鎮被滅後, 朱全忠決定消耗雜牌, 當年(897)九月,下令南征楊行密。
三、戰爭爆發
汴軍兵力:
(1)龐師古部7萬人,成分是“徐、宿、滑、宋兵”,即徐州降兵+汴軍二號山頭胡真的滑州軍團+宋州兵。
(2)葛從周部1萬人, 成分是“兗、鄆、曹、濮兵”, 就是剛剛收編的朱家兄弟的降兵。
(3)其實還有第三路,朱全忠自領大軍坐鎮宿州,援應兩路。
其實很明顯,朱全忠帶的是汴軍嫡系主力, 屯於宿州。
龐師古帶部分嫡系(宋州兵), 加汴軍體制內隱隱有山頭傾向的滑州兵,加徐州降兵。葛從周所帶的更是新鮮熱乎的降兵。
朱全忠的精銳主力做預備隊, 不出戰, 驅使成分複雜的8萬人南下,目的何為,不問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