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繡娘登上了閣樓,靜靜地看著遠方。
草原上沒有路,卻又到處是路。
繡娘沒事時就在想,這些路向南走,或許可以通到洛陽。
途中也許有流沙、密林、山丘、河流等阻隔,但只要有恆心、有毅力,便一定能夠抵達神都:聖人居住的地方。
聖人現在是什麼樣子?繡娘有些吃不準,畢竟很多年沒見過了。但她依然記得,三十多年前的那天,聖人拿著五斗面和許多絹帛過來看她。
午後的陽光照在聖人的戎服上,那是她一生中見過的最有氣概的男人。
唉!長長的嘆息聲如同波紋一樣,飄散在夏日的南風之中。
“男兒欲作健,結伴不須多。鷂子經天飛,群雀兩向波……”南方的天邊出現了一群健騎,夾雜著隱隱約約的歌聲。
歌聲高亢、整齊,唱完一遍之後,騎士們哈哈大笑,快馬加鞭。
北地男兒,不喜風流倜儻、纏綿婉轉的靡靡之音,就喜歡這類直率、雄烈的民歌。
甚至於在男女之情方面,也更加率真、開放,如“月明光光星欲墮,欲來不來早語我”之類的風格在南方是很難見到的。
一曲歌罷,騎士們涉水渡過淺溪,駐馬在一處草地上。
繡娘勐然從胡床上起身,瞪大眼睛看著遠方。
穿著大紅色戎服的武士抬頭朝閣樓上望了一眼,似乎在笑。
繡娘立刻轉身,提著裙襬就下了樓。
蹄聲陣陣,銀盔銀甲的騎士充塞了小小的村落。
家家戶戶都被驚呆了,以為韃靼人再度入寇。
男人們一邊破口大罵鎮兵、府兵無用,一邊取出弓失、長槍、大斧,女人和小孩也拿起了柴刀、短矛,準備拼命。
不料才衝出家門,就遠遠聽到有人在高呼:“吾皇萬歲!”
什麼?聖人來了?聖人回鄉了?男男女女扔了器械,紛紛朝前方湧去,人還沒見到呢,就一邊跑,一邊大呼“吾皇萬歲”。
有那麼一剎那,邵樹德眼眶微溼。
人老了,就是容易感動。為父老鄉鄰的淳樸和熱情,也為了不滅的記憶。
銀鞍直武士將熱情的村民們遠遠擋在外邊。
邵樹德看著高高的門樓、氣派的宅院,對繡娘一笑,道:“好多年沒見了。”
“陛下……”繡娘喜歡在閣樓上登高望遠,看著南方,遐想萬端,但當真的看到聖人時,卻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哈哈!”邵樹德笑了笑,走上前去,仔細端詳著故人。
故人也老了,四十多歲的年紀,已經當上奶奶了。好在最近二十餘年養尊處優,日子還算過得去,兒子們也都當了小官小吏,在豐州這一片也是響噹噹的大族了。
“還能見到你,甚好,甚好。”邵樹德拉起繡孃的手。
繡娘抬頭看著他,帶著滄桑、酸楚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