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張獻忠屠川和他的塗炭人間的事蹟大半都是假的,是清人寫的《明史》。
還有人舉例說:你看四養子入雲南時不是秋毫無犯,軍紀嚴明嗎?那可是有史料可查的,且非常得民心啊!
還有劉文秀入川進攻吳三桂時,四川百姓也都是在支援他而痛罵吳三桂的暴虐。
這便說明四養子是好人,嗯,四養子卻是都不錯。
可弱弱的問一句,艾能奇是怎麼死的?不是被雲南地方的人給殺了嗎?那怎麼說是得民心呢?
不過孫可望有大才,善理政,李定國能打,劉文秀是儒將,這些都是不錯的。
可別忘了劉文秀入川時打的可是明軍的旗幟,老百姓又不一定會知道這支明軍的主將是誰,劉文秀也總不會對四川百姓主動交代說,其實我就是張獻忠的乾兒子吧?
四養子軍紀嚴明,並不能證明張獻忠沒有泯滅人性,是不是這個道理?
李定國將當年大西軍在武昌的所作所為說了一些,沒有直接譴責張獻忠,卻隱晦地表明瞭當時他和劉文秀都不支援這麼做。
他的坦誠讓史長歌都很意外,天浪倒只是一笑而過。
他最後說:自己在成為大明的軍人之後,就像是深夜荒野裡的旅人回到了家裡,終於有了溫暖和歸屬感。
又加上剛剛他和史長歌說的一番話,讓史長歌重新審讀起這個人,以李定國的個性,應該是不屑於用甜言蜜語阿諛奉承的吧,如果那樣,他會感到恥辱,那麼,他的這番話,就會是真心的。
此時正值(公元1650年)明永曆四年,清順治七年夏,烈日之下站了這麼久,幾人都覺著有些口渴了。
小五和盧以行在這時一起捧來了四個大西瓜,兩人懷裡的西瓜很讓他們感到他倆送來的太及時了。
不過兩人捧著西瓜蹣跚而來的姿勢,則更有些憨態可掬了,很有種天蓬元帥剛從西瓜地裡把瓜偷出來的既視感,逗得大家咯咯直笑。
“西瓜是在井水裡鎮過的,皇上、李將軍、鄧將軍,你們都嚐嚐,”盧以行搔著頭,模樣有些羞澀。
“呦,盧天馭,為何單單就落下了我呀?”史長歌秀美微揚,挑起了盧以行話裡的毛病。
盧以行表情有些清冷,淡淡道:“呵呵,我喜新厭舊了唄...”
“盧以行,你胡說八道什麼呢,找打了是不?”盧以行成功地惹毛了史長歌這隻小獸,人家已經亮出爪子了。
盧以行這才想起一句名言,叫做好漢不吃眼前虧,就算打一巴掌送一西瓜也不行,於是忙改口道:“我的意思是說,皇上對你這麼好,就算我不說讓你吃西瓜,皇上也一準兒會分一大半給你吃的,我這不是不想替皇上說這番話嗎...”
盧以行越說越離譜,在天浪等人眼裡,像是盧以行一直依賴和史長歌的友誼,而突然出現了天浪,讓他有些被奪了寵的小嫉妒和不習慣,大家也都當這是年輕人耍孩子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