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的二十萬百姓當天便推選出數百請願者,來見秦良玉,都說一定要跟隨大都督一起走。
這二十萬百姓中,有十幾萬都是因張獻忠入川以及清軍攻陷四川后相繼來到石柱避難的。
張獻忠殺人不眨眼啊,可唯獨秦良玉把守的石柱地區,無論對張獻忠的大西軍還是豪格的清軍來說,都是一處禁地。
秦良玉名義上是大明的四川總兵官,可軍餉的來源只是石柱這塊小地方而已。
是以石柱軍的兵力一直不多,超過三千就很難支撐了。
但是無論是清軍還是起義軍,面對數千白桿兵時的教訓都太沉重了,是以幾乎沒有誰再想和秦良玉為敵。
也無論是張獻忠在四川時期還是來到四川的豪格,對石柱地區都一直是選擇避而遠之的。
就這樣,張獻忠在最強大的時候,秦良玉還帶領三千石柱軍主動找茬兒,差點兒把他和羅汝才一鍋都給滅了呢。
甲申國難之前,張獻忠的大西軍先後二次入川,而每一次都差一點被秦良玉打得灰飛煙滅。
譚家平一戰,女偉人拎著兩柄七十斤的重劍,殺敵十萬。
讓得張獻忠和羅汝才的人馬積屍如山,也因此戰造成了二人之間的間隙。
最後導致羅汝才離開四川,跑去找李自成,沒過兩年便又被李自成給殺了。
羅汝才呀,綽號為‘曹操’的一代梟雄,便是從此去了閻王爺那裡報道。
而得到秦良玉要去廣西的訊息後,石柱二十萬百姓擔心的是,一旦他們的大都督離開石柱,他們這些百姓也便沒了保護神,二十萬百姓也將會成為案板上的魚肉。
可秦良玉聽到百姓們的呼聲心中卻是犯了難了,一個是皇帝目前的處境很是危險,湖廣有清軍的三順王,廣東有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李成棟。
以廣西的一隅之地,兵不過數萬,永曆朝廷隨時有傾覆之憂。
二是二十萬百姓要隨自己去廣西,說起來容易,可那是要行軍數千里路啊,可不是去旅遊,路上也是會死人的。
況且一路上吃什麼?秦良玉也沒那麼多的糧食啊。
不過百姓們則全部堅定地說,他們將把所有糧食和錢財都帶著上路並儘量集中起來,這樣百姓們路上便可以自己買糧和食用所帶的存糧。
他們打算無論貧富,一律集中錢糧,並均分給身邊的人,這樣可以少死些人命,且不會給大都督添麻煩。
為了能跟隨秦良玉,百姓們連什麼都不顧了,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只有跟著這位大明的軍神,自己才能有命在。
甚至百姓們最後還說,他們寧願在路上吃草根樹皮,也一定要追隨大都督,追隨大明。
至此秦良玉也再無拒絕的道理,勤王是她必須要做的,可保護地方百姓同樣也是身為一名軍人的職責,她同樣不想放棄百姓任由他們被敵人宰割。
帶上孃家秦家和夫家馬家的親族丁口,並三千白桿兵和七千臨時擴充的人馬,以及二十萬百姓,秦良玉不忍的和那些無法長途跋涉的老人們道了別。
她心裡清楚,那些老人們在她走後,即將面臨什麼。
“大都督安心出兵吧,我們這些個老骨頭都活了幾十年,早就活夠了。”
談及生死,老人們倒是都有著一份淡然和從容。
秦良玉年近七旬,仍然可以掛帥出征,可這些老人們紛紛說自己不想客死他鄉。
其實秦良玉心裡清楚,這些老夥伴們不遠走,是放不下那些個多年來深埋於石柱家鄉的戰友的墳墓,更是不想蹣跚著跟隨大軍,成為大都督一路上的累贅啊。